聆聽的群體/高銘謙
當我們讀舊約時,便明白「聆聽」是神對以色列民的要求:「聽啊!以色列!我們神為一主」(申六4,作者譯),這句是有名的Shema(希伯來文「聽」的意思),是猶太人惟一的信經,主導以色列群體與神之間基本的關係,這關係便是「聆聽」。
愛的前提
以色列群體的本質,是聆聽神的吩咐,以愛人如己(利十九18)的態度去聆聽別人,這不但是耶穌的大誡命,也是基督教會作為真以色列群體所需要活出的生命質素。簡單來說,教會有聆聽的使命與本質,聽神聽人,是她愛神愛人的前提,因為先有申命記六章4節的「聽」,才有同章第5節的「愛」。
神要求以色列民要聆聽,因為祂本身也是聆聽的神。詩篇中詩人向神發出禱告,因為假設了神在聆聽;歷代志下七章14節說明,神必從天上的居所垂聽我們的祈禱,顯示祂正在聆聽。詩篇也有多處提及神的聆聽與關注,例如:「祢從天上使人聽判斷。神起來施行審判,要救地上一切謙卑的人;那時地就懼怕而靜默。」(詩七十六8-9)「誰像耶和華我們的神呢?祂坐在至高之處,自己謙卑,觀看天上地下的事。」(詩一一三5-6)
超凡的器度
詩篇收納了很多哀歌與咒詛詩,詩人和頌唱者都相信神正在聆聽,當中包含對神的投訴和質問,那些挑戰神、咒詛人、咒罵神的字句,常人看來也感到咋舌;但這些篇章卻被收納為正典,顯示神聆聽人祈禱的器度與耐性,實在遠超我們的想像──哪怕用字何等激進,神也願意聆聽。因此,當我們能與神一樣有如此器度,把人心中的吶喊聽進去,展現出教會活出神聆聽的性情時,人才能在世上找到聆聽的群體。
反觀現在我們容易按「應該」與「不應該」而拒絕聆聽,或把人標籤、定型,視抒發心聲為反叛與偏激。久而久之,人只好在網絡世界尋找認同,基督徒對他們來說只是道德審判者,他們抗拒基督徒,不上教會也是可以理解的。
人性來自聆聽,而聆聽便是我們和教會的召命。
當然,即使援引哀歌與咒詛詩,都不能合理化污言穢語,或人身攻擊等行為。然而,哀歌與咒詛詩的用字,反映了人性的吶喊,以及對神對人的投訴。若受苦的人不被聆聽,他的人性便被邊緣化,信仰對他們而言,便是「離地」了。
原載於《宣訊》258期,2021年6月。
網址:https://cmacuhk.org.hk/2021/06/08/258-%e8%ae%80%e7%b6%93%e6%8b%be%e7%a9%97/
[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
高銘謙
副院長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