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事工/張美薇
今天香港教會面對普世跨文化事工的挑戰,目前全球人口已超過75億,而從2018年的普世宣教數據資料可見[1],廣義基督徒人口約佔33%,而福音派信徒人口不足3億5千萬,只佔全世界人口的4.6%;福音未達之民則多達21億,佔世界人口28.3%。若按基督徒人口分布而言,亞洲是穆斯林、印度教徒、無神論者、佛教徒和民間宗教信仰者的聚居地,是福音極大需要之處。
華人是全球最大的「未得之民」[2],香港信徒向骨肉之親傳福音可說責無旁貸。由於華人普遍散居世界各地,香港教會回應普世宣教第一項策略,就是差派宣教士到華人的散居地,透過同文化宣教(E1)和近文化宣教(E2),向當地華人及其下一代傳揚福音,建立華語及華人土語教會。如此,當地新一代華人基督徒便可透過近文化宣教(E2),再向當地人傳福音,建立當地的土語教會。這樣,可有助減省最困難和高代價的異文化宣教工作(E3)。
香港教會可進行的第二項宣教策略,就是透過本地跨文化宣教,把福音帶到從各處而來的未得之民。據政府統計處2011年的人口統計簡報顯示,香港700多萬人中,按國籍及慣用語言,劃分5歲以上人口、能說選定語言或方言的資料如下:
按國籍劃分:
國籍 | 人數 | % |
華人(香港為永久居留地) | 6,489,492 | 91.8 |
華人(非永久居港) | 97,084 | 1.4 |
印尼 | 137,403 | 1.9 |
菲律賓 | 135,081 | 1.9 |
印度 | 26,650 | 0.4 |
巴基斯坦 | 17,253 | 0.2 |
尼泊爾 | 15,943 | 0.2 |
按慣用語言劃分5歲以上人口及能說選定語言/方言:
語言 | 慣用人數 | 慣用% | 能說% |
廣州話 | 6,095,213 | 89.5 | 95.8 |
英語 | 238,288 | 3.5 | 46.1 |
普通話 | 94,399 | 1.4 | 47.8 |
香港推行兩文三語教育,基督徒不需離開原居地,也不用花大量精力學習,就能運用兩文三語向近在咫尺的流動和外來人口,展開跨文化宣教工作。這些外來人口包括從世界各國及內地來港的留學生、新移民;有從菲律賓、印尼及其他地區前來的外籍傭工;還有已定居或正尋求定居的尼泊爾、南亞裔人士等等。他們為要適應香港生活,需學習英語或廣州話,促成近在咫尺的福音契機。個別堂會可按會眾的負擔和機遇,開展不同類型的跨文化福音事工。
耶穌基督吩咐門徒:「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一8)我們要從近處直至地極,向萬族、萬國及萬民見證基督,直至主再臨。
[1] 香港差傳事工聯會:《差聯Link》,2018年3-4月號,頁2-3。
[2] 曾錫華:《第65課:華人如何面對普世宣教的挑戰?〉,《21世紀基督徒裝備100課》,頁434。
原載於《宣訊》227期,2018年11月,頁2。
[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
張美薇
跨越文化研究部副教授 (部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