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見證】/陳同學
回顧四年的神學生涯,像一趟航海的冒險之旅。
建道像一艘設備完善的豪華郵輪,除了優良的師資,還有學兄學姊、關心小組、禱伴,更有學院輔導員,務求讓你有充足的情感支援。除了讀書外,還有很多形形色色的活動:各種球類活動、桌遊組、班會、學生會、中禱組、宣教團契、社關研討小組等等,琳琅滿目。這些群體活動、密集的宿舍生活、關係建立,對於喜歡在人群中、外向的我,簡直是如魚得水,令我總是能量滿滿、十分興奮。
二年級時,我承擔了學生會的事奉,十分忙碌,但我卻享受在其中。感謝神賜我一個很好的團隊,雖然我跟其中某些成員在一年級時講過的話不超過十句,但我們整個團隊卻又意外地合作無間。回想每次安排活動、開會的時間,都是充滿歡笑的回憶。這實在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恩典。
但航海不會沒有風浪,神學生涯也一樣!我也有遇到風浪的時候:生命成長遇到瓶頸時、做功課苦無出路時、寫講章江郎才盡時、在實習中感到委屈時,我深刻記得我多次流著涙禱告,跟神說:「我不行了!做不下去了!」但是每次,神的恩典總是夠用。每個困難都讓我更多倚靠主,更多經歷主平靜風浪的大能。’
大家庭和我所愛的同學們,隻身前往馬達加斯加宣教工場作跨文化實習,就像彼得憑信心踏步離開那艘讓他安穩的船,站到海面上,在海面上行走。面對工場的貧窮、不公義,我感到+分無力。文化衝擊、事奉上的困難和挫敗、在工場的孤單感、治安問題、鼠疫、督導人的形象,都令我有很多壓力和情緒,甚至一度懷疑自己其實並不適合宣教。但是,每次在我快要沉到海裏的時候,我回想神的呼召,那份感動仍然是如此真實,給我力量繼續向前行。因此,我學會了更多的定晴仰望主,不看環境,不與人比較,而用神的眼光看自己,只求專心討主的喜悅,以致我懂得如何在跨文化處境中自處。
透過這些經歷,神也讓我更認識自己需要成長和突破的地方。以往我看重我的表現和事工果效,習慣要求自己「搏盡」。我也深信,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便可做到我的目標,但工場的經歷讓我看到自己的限制。很多事不可單靠自己努力,反而要停下來,放手、信靠、安靜、休息,接納自己的限制,學習更多自我欣賞,享受與神同工的過程。
四年級重回學院,預備畢業,船隻準備靠岸,但這並不是旅程的終結。我只是要轉乘一艘更大的船,再次起行。冒險仍要繼續,但有主在我船上,我不驚怕,也不擔憂。雖然船要駛往哪裏,我尚未知道。但主領我何往必去。
原載於《建道通訊》196期,2019年7月,頁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