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道學刊49期
2018 年 1 月 1 日
Sic Non Transit Gloria Mundi: The Reformation Concept of Hope in Melanchthon’s Exposition of the Lord’s Prayer/Matthew Oseka
The 16th-century Reformation changed the concept of hope, which was prevailing in ancient and mediaeval Christianity, and thus paved the way for a new understanding of hope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emergent Protestant theology. The present paper examines the Reformation concept of hope in Melanchthon's exposition of the Lord's Prayer.
2018 年 1 月 1 日
暴政下的盼望——潘霍華看教會更新與世界重建/李文耀
盼望使潘霍華有強大的生命力,甘願為了捍衛基督信仰及重建 人民生活走入險境中,從不計算自己的利益和代價。生活在暴政下,潘霍華從耶穌基督的實在看到世界的將來。作為基督的身體,教會的存在正是世界得到更新轉化的一個徵兆、記號。
2018 年 1 月 1 日
莫特曼的希望神學與香港教會的政治處境/郭鴻標
本篇文章分七部分: 第一部分莫特曼的思想發展的歷程,第二部分希望神學的基礎是耶穌基督的復活,第三部分耶穌基督的復活的前題是十字架,第四部分從基督論到聖靈角度看教會,第五部分上帝的應許(promissio)與人的使命(missio),第六部分從希望神學到政治神學,第七部分香港教會的使命。莫特曼從基督復活與十架的基礎發展上帝國度的教會觀,進而建構政治神學,引申出教會的時代使命。
2018 年 1 月 1 日
科技文化下的盼望與實現/黃國維
文章透過整容手術和人工耳蝸兩個例子,說明科技的限制,和指出在科技以外可以有更好的方法去面對身體的缺陷。基督的十架、復活、和升天亦提供了神學框架去回應現代科技發展,指出人類雖然不應忽視科技的貢獻,盼望卻要建立在基督和教會之上。
2018 年 1 月 1 日
教會聖殿藉着和好福音的榮耀擴展(林後五∼六章)/劉主生
「你們就是神的聖殿」是保羅在哥林多後書的末世教會觀。儘管不少學者 認為保羅的聖殿羣體觀念主要受了猶太傳統的影響,然而卻忽略了在希羅世界 中,外邦人對神殿的看法也和猶太的聖殿觀有不少相似之處。
2018 年 1 月 1 日
《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讚》的背景與翻譯/彭滿圓
《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讚》可以被視為一首最古老的中國聖詩,那是在公元 八世紀末,由當時在中國的景教教士,從東敘利亞語的《榮歸主頌》所翻譯的寫本。本文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它的背景,並將中文文本的內容重新翻譯為東敘利亞語,作為一種反向的翻譯。
2018 年 1 月 1 日
「儒教非磐石」──析張聲和《時新小說》(1895) 中的敘事與政論/鄺智良
新近發現的「清末時新小說」手稿(1895),有助今人理解晚清中國基督 徒對救國議題的思索。本文目的,在於透過對《時新小說》進行文本分析,呈現張聲和所構思的敘事有何特點,並他從基督教視角出發對社會現狀作出了怎樣的詮釋,務求助讀者從文學實踐、救國主張等面向,更立體地認識這位清末民初的中國名牧。
最新文章
【新生見證】頃刻的呼聲 傾出一生回應 / 何能恩
2024 年 10 月 1 日
【新生見證】明燈指引 主愛綿延 / 容永進
2024 年 10 月 1 日
【新生見證】蒙召與回應 / 朱仲衡
2024 年 10 月 1 日
編輯精選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