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變遷與青少年佈道事工的挑戰/曾錫華

今天香港教會面對最嚴峻的挑戰就是青少年事工,因為不少教會面對老齡化及青少年出走的問題,究竟癥結在哪裡?筆者相信是香港的文化及教會生態在過去十多年急劇的改變,但堂會對青少年佈道的思維及模式卻沒有與時並進。

社會文化變遷通常是緩慢的,過去文化變遷與人類生理成長基本上是同步的,所以傳統有三十年一代的觀念。因著全球一體化及資訊科技的發展,我們正面對一個前所未見的文化急速改變期,在青少年人中間,十年,甚至五年已出現文化距離及代溝的現象。簡而言之,今天的青少年與教會其他群體之間的文化距離及代溝比傳統認知的大得多,因此向青少年佈道也面對跨文化工作的挑戰。

面對挑戰,我們首先要改變的就是思維,過去我們將佈道局限於「分享福音信息,帶領對象決志信主」,傳統教會事工也分割成四個部分:佈道、吸納、培訓及差遣事奉,每一部分都由不同的人先後配合來完成,這是分割式及裝配線的線性思維,往往那些重視關係及參與的青少年人就在轉接的過程中失落了。

宣教學者魏格納(C. Peter Wagner)指出,使徒行傳中的教會是360度、生生不息的(見下圖),使人作主門徒的事工是沒有分割的,佈道、吸納、培訓及差遣的事工都是在同一群體中同時進行的,這模式指出小組事工的首要性,事實上今天香港青少年事工成功的堂會都重視青少年小組事工。

另一個必須改變的思維就是以為青少年時期及其文化只是一個過渡期,所以教會只須讓他們「發瘋」幾年,人長大了就自然回歸傳統了;但今天無論歐美教會的研究報告及香港教會的事實都指出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今天的青少年期不單大幅延長(這是因為教育期延長的結果),更有長久化的現象。我們必須認識到文化差異及代溝會嚴重化及長久化,教會老中青三代同堂是很難實現的了,因為從文化而言,今天在青少年中間本身已包含了三代的人。

第三,我們今天的問題不是對年輕人期望太高,而是要求太低了。佈道只是完成大使命的一個步驟,我們的大目標乃是「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所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西一28-29),所以我們不能只管傳福音及呼召人信主,也要與其他事工配合,才能一起「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佈道事工必須與青少年領袖培育相關連,而後者才是我們至終的目標。

面對挑戰,我們既要改變,方法及模式可以配合當下社會文化的需要改變;但也要堅持聖經真理,並竭力追求以下四個目標:

A. 建立一個健康的青少年群體

這是屬靈生態環境的建立,也是首要的工作。今天的青少年是屬靈的無家可歸者,「電車男」、「禦宅族」的青年文化現象告訴我們:今天的青少年渴望真摯的友誼,但在現實世界中卻是最欠缺的。最能吸引青少年及最有效的見證就是一群彼此相愛、互相委身的基督徒朋友,所以今天佈道的焦點要從個人轉到群體上,見證的方法亦要有適當的調整,過去是先信主然後才加入群體,今天我們首要善用群體動力來吸納青少年人加入群體生活,讓他們先體驗,然後明白真理再決志,具體作法可以因環境而異,但建立一群健康、快樂、愛主的青少年信徒群體卻是不能忽略的。

青少年人信主過程是有別於「恩格階梯」(Engel Scale,是接受基督的進程階段)的直線進程,乃是多向導並同時包括真理的認知,經驗上的進步及委身效忠基督等三方面(Charles Kraft的理論),傳統的佈道著重理性的層次,比較忽略經驗及委身,就算有的話也只是個人的經驗及效忠,但今天的青少年看事物往往從經驗及自己認同的群體開始,所以我們必須先從關係及經驗入手,繼而才「説之以理」。

B. 建立優質的基督徒生命

我們的目標不能止於吸引青少年,乃是要藉著福音來改變他們的生命,因此適切的聖經教導及門徒訓練是不可缺少的,在這方面我們面對兩方面的欠缺,就是訓練充足的青少年導師及能彼此影響生命的基督徒朋儕群體。

在文化改變當中出現工人斷層及錯配是自然的現象,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首要設立專職教牧同工來負責推動堂會的青少年事工,今天不少堂會已經在這方面起步,但往往因為欠缺合適人選,所以便起用只有社會工作背景,卻沒有神學訓練的人擔任,這是不可避免的事,但堂會也必須讓這些同工有機會補回基本的神學訓練。

除了專職同工以外,教會也要組織一群核心成員,由同工帶領,一同策劃、推動事工,並定期檢討,彼此激勵,參與者必須對青少年有負擔及願意全然委身一段時間(如三至五年)。 教會也不能忽略基督徒父母的角色,因為神是將教育兒女的責任交託給他們的,若有合適基督徒家長參與的話,在教會中推動青少年事工便能事半功倍。

C. 建立有宣教使命感的基督徒

對一個沒有宣教使命感的青少年而言,與其他人交往是一件要跨文化的事情,因此有很大的抗拒,但人信主不是接受一套思想,乃是世界觀的改變,我們必須幫助他們從委身自己的群體進到委身神的國度,也就是宣教使命。

我們如果能夠幫助他們明白及領受宣教使命的話,就可以挑戰他們放下自己的享受及喜好,參與佈道及服侍別人的工作,這也是保守教會合一以及幫助青少年成熟的要訣,否則他們便只是一群內向、只會消費的人。

D. 訓練青少年作領袖

過去的二三十年,香港教會有長足的進步,不單數量增長,質量提升,相應地對事奉的要求也大幅提升,其中一個結果就是青少年在教會已沒有作領導或帶領的機會及空間,加上這一代是在相對優裕的環境中成長,甚麼都有父母或學校的照顧及安排,年輕人要出頭實在不容易,所以我們必須為年輕人量身訂造一套以他們為本的領袖培訓計劃,他們的貢獻可能是粗糙及達不到我們心中的要求,但我們要曉得人做事,但事也在造人,工人的成長永遠比工作重要,我們要讓青少年 有機會當家作主、全面學習服侍及領導。

使徒保羅為信徒祈求神:「……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他」(弗一17)。今天教會需要的是「真知道神」的年輕人,他們不單能在自己的文化中見證基督,也因效忠基督的原故,願意跨越障礙,在教會中與其他群體實踐彼此相愛及完成宣教使命,這也是佈道事工的至終目的,讓基督完全得著他們的生命。

原載於《宣訊》112期,2009年4月,頁1。

[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

曾錫華

跨越文化研究部副教授(部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