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職父母之困難/黃天逸

不同大小堂會的挑戰與機遇

現代社會轉型,加上經濟環境的需要,雙職父母早已成為不少家庭的普遍生態。根據婦女事務委員會於2010年對〈香港的女性及男性對婦女在家庭地位的看法〉問卷調查顯示,超過八成的社會人士同意家庭財政應由男女雙方共同承擔,而對此表示同意的女性甚至比男性多出3.3個百分點。由此看來,男女均普遍認為家庭財政應共同分擔,反映「男主外」的觀念不再。然而調查結果同時指出:只有48.4%的社會人士認為男性應分擔比現時更多的家務,這反映了男性對分擔家務和照顧小孩的意識偏低,換言之,家庭中「女主內」的觀念仍然濃厚。

毋怪乎,雙職父母中以母親的壓力為大、並且往往因壓力而帶來情緒的困擾。據醫管局數據顯示,女性因焦慮症求診人次按年增加6%,遠高於男性增幅。當然除卻家族遺傳與個人因素外,客觀環境的影響其實也佔一個重要的影響。

除雙職母親承受壓力外,雙職父母的生態對兒女也不無影響。據飲食及酒店業職工總會調查發現,30%受訪的在職母親每天與子女相處時間少於30分鐘。筆者認識一些夫婦,下班時間最早也要晚上九時許。試問經過一天的工作後,如何能有心力照顧兒女?所以在經濟許可的情況下,這些父母只能將責任轉移至外傭身上,因而減少了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與父母建立親密關係的機會。而對於那些在經濟困難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而言,他們就無奈地充滿了「缺乏」呢!

既然雙職父母已成為大部份核心家庭的普遍生態,那麼有甚麼值得我們注意呢?

對雙職角色的認同

坦白說,夫婦二人在竭盡所能的背後都各自承受不同的壓力,他們共同的目標是對整體家庭作出貢獻。因此,夫婦二人,甚至是他們的孩子,都要認定這雙職身分中必然的矛盾 ── 有限的相聚時間、有限的溝通機會;同時又要認定在這「有限」的無奈中,夫婦雙方對家庭都有無比的貢獻,以致在過程中彼此能多一份體諒、多一點正面的欣賞,藉以代替一切的埋怨與指責,從而使家庭中每一位成員都能認定這「雙職」背後的價值。

對家庭實務的協調

當然,在角色認同外,雙職父母在家庭實務上仍需要妥善協調。要知道夫婦二人在家庭中都有自己的責任。因此,在實務上所呈現一時三刻的矛盾尚可忍受,但假如矛盾與失衡持續長時間,雙方負面的情緒不斷地積累下去,那麼危機便隨之而來。

既然雙職夫婦在時間上、能力上都有其限制,那麼雙方便須要以坦誠的分享和討論,代替那些無謂的猜疑和心底裏的盤算;溝通與協調解除個人的潛在運作規則,並遵守彼此所作的協定,如此,家庭實務上的壓力大概可以得到舒緩。

對同聚共處的要求

另一個雙職父母應注意的,乃是夫婦,並與孩子間同聚共處的時光。這「時光」絕不僅着眼於「時間」的長短,卻是家庭成員一起時的質素。都市人的繁忙,或許使不少雙職父母難以投入較多的時間與空間予子女。然而,當我們明白到親密並不在於時間的多寡,更在乎同聚一起時的投入程度﹔個人願意坦誠的表白和信任、積極地聆聽以求了解和明白、從心底發出的同理與愛護。那麼,我們便能真正明白到無論共聚時間長或短,其實都能使家庭成員之間建立起更親密的心靈連繫。事實上,對不少家庭而言,他們所欠缺的並非同聚的時間,卻是家庭成員間心靈裏的扣連呢!

對外尋求的資源

當「雙職」的現象衝擊今天的核心家庭時,其實許多時候因為對家庭的支援不足,以致問題更形深化。事實上,當家庭從以往「大家庭式」﹙extended family﹚的組合,轉變為父母與未婚子女為主的「核心家庭」時,許多家庭因而要獨自面對困境。因此,親屬之間的穩定維繫也是重要的。此外,擴大朋輩的社交圈子、增強家庭與家庭之間的守望與支持,這些都是核心家庭所需的外在網絡資源。

「雙職」既已成為今天不少家庭的定局,我們的確可以欣然接受,只要我們能明白到這解救的良藥,使這「定局」無法成為家庭的「困局」的話,那麼我們仍能夠有美好的家庭生活。

原載於《建道通訊》182期,2016年1月,頁28-29。

作者簡介

黃天逸

前實用神學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