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信。《啟示錄注釋》。 / 周健文

在過去二、三十年,世界各地研究啟示錄的熱潮方興未艾。

Zuntz, Günther. Greek: A Course In Classical And Post-Classical Greek Grammer From Original Texts.(曾岡特。《古典與後古典希臘文課本》。) / 黃錫木

毫無疑問,這一套(兩冊)譯自Giinther Zuntz 以德文編寫的 Griechischer……

楊天宏。《基督教與近代中國》。 / 邢福增 

隨著中國大陸學術界從意識形態的束縛中逐步解放出來,學者在中國教會史的範圍內,也漸漸脫離過往的帝國主義侵華史觀,以更客觀及嚴謹的態度進行學術研究。…

「後」文字時代的基督教出版與超級資訊高速公路的挑戰 / 謝品然

一百八十年前世界第一份民辦的華文報章《察世俗每月統計》在馬六甲(即今天的馬來西亞)出版,是由基督教的傳教士辦的。

國際網絡簡介 / 方兆龍

國際網絡(Internet),是全球最大的電腦網絡,它差不多將世界各地數以千計的公司機構、大學和研究院的電腦網絡連接起來。

「聖經工具視窗版」評論 / 馮啟榮、黃錫木

自鄒子仲牧師製作的「電腦聖經」面世後,「聖經工具視窗版」(下稱「聖 經工具」)可算是中文聖經軟件中的新突破。

【院長的話】神學教育面對廿一世紀的一些挑戰 / 張慕皚

有人指出,今日的世代,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

「建道通訊」所走過的路

1950年,本院自中國廣西的梧州遷至香港的長洲島上。

【對建道的期望】

繼續發揚「開荒、吃苦、火熱」的建道精神。

【春季聖樂講座後感】 / 譚靜芝

「引動會眾參與崇拜之方案探討」,這是春季講座的主題,赴會者共八十多人,其中超過四份之一為教牧同工。

[電子書]文化適應與中國基督徒(一八六O至一九一一年)/邢福增

十九世紀的中國基督徒給我們的印象,要不是因利益因素而皈信的「吃教者」,即為一群無面孔個性,依附於西方傳教士的「傳聲筒」。本書嘗試從「文化適應」的角度,探討晚清中國基督徒群體中文化程度較高的一群,如何在基督教文化東來的處境中,面對異文化與本土文化的差異,並承受由此而來的衝擊。在開展探求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結合上,他們的掙扎及反省,為中國基督徒身分的塑造,寫下了具

平衡的神學敎育——全人的訓練 / 曾立華

神學院有別於一般的敎育機構或團體,它不單是傳遞知識的機關,更是塑造生命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