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6 月 1 日
異象與人才/梁家麟
從中國大陸遷至香港後,宣道會經歷了幾次重大的變化,包括上世紀五十年代從事難民與邊緣區域的貧民工作,六十年代藉社會服務而有的開拓,七十年代大規模的傳福音和植堂等。每次變化,一方面都是把握了社會發展的契機,另方面也是因為新一代的領袖興起的緣故。…
2017 年 6 月 1 日
[電子書]恆與變之間:1949年以來的中國基督教史論集/黃文江、張雲開、陳智衡 主編
本論文集以「1949年後的中國基督教」為題,彙集海內外學者共二十一篇學術論文,內容涵蓋「通論」、「政教關係」、「區域視野」、「教育」、「人物、思想研究」及「香港」六個領域,書寫基督教於學術、社會、教會內等等各種演變與抉擇。…
2017 年 4 月 1 日
走進翟輔民的宣教生命──在印尼翟輔民神學院的教學 / 蔡少琪
「求那感動祂僕人的靈,也大大感動這代的建道人。」是我於建道前院長翟輔民牧師(Rev. Robert A. Jaffray,……
2017 年 4 月 1 日
【牧人視野】安全依附與個人成長(上)/黃天逸
回望我們成長的日子裏,所經驗到的是何種聯繫?許多時候,我們認識自己軟弱的一面──自信不足、自我感覺欠佳、又愛又恨的矛盾、親密關係的渴求………
2017 年 3 月 21 日
【開放日2017】崇拜講道
2017 年 3 月 1 日
再認識巴特/陳韋安
華人教會一個有趣現象︰許多人談論巴特,但真正閱讀過巴特的人卻不多,這當然因其著作鮮有中文翻譯,且太多、太長。因此,上一代華人教會有時候會稱之為「新派」,甚至有些人索性將他標籤為「自由派」。這絕不正確。…
2017 年 3 月 1 日
[電子書]戰鬥或共融—當代神學家的教會論/李文耀
作者挑選的幾位神學家、教會論模型都是頗有創意和啟發性的,更發揮了盤點和清理的作用,好讓讀者在構思切合香港教會場景的教會論上找到一點理路。…
2017 年 2 月 1 日
女性.文學.政治.神學──杜樂蒂.左勒本色/陳韋安
左勒於一九二九年生於科隆(Köln),與其時的德國人一樣,年少經歷二戰的煎熬。二戰結束後正值大學時期,十八歲開始於科隆、哥廷根、弗賴堡等城市修讀神學、哲學和文學研究,認識存在主義哲學與基督教神學──這兩股力量對她的生命有深遠的影響。…
2017 年 2 月 1 日
慎防「法利賽人化」/高銘謙
大兒子,才是浪子比喻的主角。 「父親對他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路十五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