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1 月 1 日
書評:《改變中的基督信仰:台灣基督教會與基督徒的社會學分析》 / 梁右典
基督信仰進入台灣社會,最為人所知的是傳教士的醫療與傳道,例如馬雅各(James Laidlaw Maxwell,1836-1921)、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1844-1901)、巴克禮(Thomas……
2021 年 7 月 1 日
祭司的召命—仿照神與創造秩序 / 高銘謙
祭司傳統與創造秩序有密切的關係,祭司所涉及的禮祭、潔淨條例及道德要求期望主導以色列民回歸神所設立的創造秩序當中,這種祭司的召命總結在利未記十章10 至11 節與十九章2……
2021 年 7 月 1 日
Eternal Bonds: Samuel Friedrich Willenberg’s Reinforcement of the Reformation Concept of Vocation at the Danzig Academic Gymnasium / Matthew Oseka
The present paper explores how the Reformation concept of vocation was expounded and fortified by Samuel Friedrich Willenberg ( 胡生芳) who, from 1701 until his death in 1748, served…
2021 年 7 月 1 日
巴特的呼召論與成為「基督徒」(homo christianus)的關係 / 陳韋安
本文的寫作目的非常簡單,對瑞士神學巨匠巴特(Karl Barth)的呼召觀作仔細的探討,從而對華人教會的屬靈傳統作反省。
2021 年 7 月 1 日
把「全人」放進舊約聖經—以詩篇作為重新思考נפשׁ翻譯的實例 / 余惠娥
整全人觀乃舊約的教導已受到中西方不同學者的認可。然而,今日的華人基督徒依然普遍受到三元論的影響。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中文聖經版本忽略 נפשׁ……
2021 年 7 月 1 日
重返被遺忘的路徑—從奧托對「神聖」的體認到田立克轉化世俗的藝術 / 蔡清徽
宗教學者伊利亞德主張「神聖」與凡俗相對立,人們能意識到「神聖」是因為它的異質性,也因為這本是人的天賦。然而現代人因焦慮的生存狀態和與「神聖」隔絕,愈發傾向「去神聖化」,偏好凡俗。…
2021 年 7 月 1 日
自由與秩序:基督教、人權與文化—訪談基督教法學家維特(John Witte, Jr.) / 謝志斌
本人以一位華人學者的問題意識訪談了基督教法學家維特,展現他作為基督徒的虔敬與作為法學家的對社會、政治的自由與秩序的責任以及對文化資源的開放性。…
2021 年 1 月 1 日
教會中興起的女性講道聲音(Voice)──北美的當代講道學帶給亞洲華人教會之啟發/蔡慈倫
作者採用講道學方法論,把焦點放在「女性講道者」這個要素上,整理出當代講道學討論中所涵蓋的一些重要內容,期待藉由此論文能喚起華人教會對這個主題的關注,進而帶動學者能從各個不同領域對這個主題的研究,以補足亞洲華人教會在這方面的不足。…
2021 年 1 月 1 日
藍調宣講—活於失衡的調子中 / 黃詠貽
本文主張藍調宣講,改變了每個宣講者的凝視向度。在世界與聖經種種黑暗、不和諧、失衡之中,藍調宣講讓每個獨特處境下受創的基督社羣,仍能在共同宣講時,認知「神在其中」的信息。藍調宣講因而賦權予每個基督羣體,一同凝視那存於世界的黑暗、福音的應許,與延遲的解放之間的失衡,並拒絕跌入絕望之中。…
2021 年 1 月 1 日
淺析「勞里環」的理論與實踐──主要以講章〈上下樓梯〉為例 / 何啟明、王北雁
勞里環」是勞里 (Eugene L. Lowry) 所創建出的一種講道方法,是「新講道學」所提倡使用的講道形式之一,屬於敘述式講道的範疇。蔡慈倫認為,單單告訴其他講道者有關新、舊講道學之間的「原則性的描述」是不足夠的,他們需要「更具體的說明」。本文將解說、分析及評估「勞里環」的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