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8 月 26 日
敢為神夢想的僕人
蔡少琪院長的成長可以說是離不開建道,於1989年受浸後隨即入讀神學院,至今領受院長的職分。他對神學院有何期望?將會如何帶領其團隊,使建道神學教育適切香港社會和教會需要?建道的同行者與年輕一輩的老師,對神學教育又有何夢想與期許?…
2019 年 3 月 1 日
神人二性(二)——神人二性的神學意義/陳韋安
究竟神人二性對我們有何意義呢?或者準確一點︰究竟這個矛盾難解的教義,對我們的信仰有何啟迪呢?耶穌基督同時是上帝、同時是人──這是個極大的奧祕!教會花了二千多年也不能得到一個完滿的解釋。甚至從人的眼光和理性來看,「上帝」與「人」同時在耶穌基督的位格內出現,這本來就是極其矛盾的說法。…
2019 年 2 月 1 日
神人二性(一)/陳韋安
耶穌基督是完全的人、完全的神,這是自早期教會起的認信。究竟耶穌如何是人又同時是神?這個「如何」,成了極難回答的問題。本文嘗試簡述這段教義的發展歷史。…
2019 年 1 月 1 日
奧祕應該在哪裏?為自由教會聖禮觀作辯與重置 回應李文耀〈在自由教會裏重拾洗禮和聖餐的奧祕性 —幾位福音派學者的嘗試〉一文/陳韋安
本文回應李文耀的〈在自由教會裏重拾洗禮和聖餐的奧祕性……
2017 年 3 月 1 日
再認識巴特/陳韋安
華人教會一個有趣現象︰許多人談論巴特,但真正閱讀過巴特的人卻不多,這當然因其著作鮮有中文翻譯,且太多、太長。因此,上一代華人教會有時候會稱之為「新派」,甚至有些人索性將他標籤為「自由派」。這絕不正確。…
2017 年 2 月 1 日
女性.文學.政治.神學──杜樂蒂.左勒本色/陳韋安
左勒於一九二九年生於科隆(Köln),與其時的德國人一樣,年少經歷二戰的煎熬。二戰結束後正值大學時期,十八歲開始於科隆、哥廷根、弗賴堡等城市修讀神學、哲學和文學研究,認識存在主義哲學與基督教神學──這兩股力量對她的生命有深遠的影響。…
2016 年 7 月 1 日
「願你的國降臨」——比較侯活士與巴特的終末政治倫理以作為香港抗爭神學的建構基礎/陳韋安
在政治倫理的課題上,侯活士(Stanley Hauerwas)在2007年出版的寫作《馬太福音神學詮釋》中, 同樣提及「願你的國度降臨」在政治倫理上關聯,並且在其他著作上建構出一套獨有的教會政治倫理。本文在「願你的國度降臨」這禱告—行動的框架上,比較巴特與侯活士政治倫理的差別,並嘗試找出兩位神學家在政治倫理在終末向度上 的差異——…
2016 年 1 月 1 日
祈禱出來的傳統——滕近輝的禱告觀與華人教會屬靈傳統/陳韋安
「禱告,就是推動上帝的手工作。」1956年,滕牧師翻譯 E.M Bounds 一書《祈禱出來的能力》(Power through…
2015 年 2 月 1 日
亞伯拉罕、以撒、雅各、Facebook的神/陳韋安
不知何時開始,上帝的話語出現在Facebook裡──或是朋友的status、牧者在note的屬靈分享,或是某個你曾「讚好」的page,或是某個感人的YouTube小片段(那怕是韓文的)。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大哉,敬虔的奧祕!無人不以為然,上帝的道臨於Facebook之中!…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