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專欄】神學思考與教會牧養 / 郭鴻標

引言
在現代專業主義的分化意識下,神學研究與 教會牧養被視為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神學工作 者在神學院圖書館鑽研學問,發表學術論文;牧 者則在堂會處理實務。本來事奉的人各按其職, 互相協調分工是十分合理的;不過將神學工作者 界定為只重理論,不重實踐,又將牧者塑造成務 實,卻不重抽象思維的話,那便需要作出批判和 分析了。
牧者的身分危機
在現時教會的生態環境下,牧者主要的任務 是充當教會事務經理,負責統籌及組織教會活 動,滿足弟兄姊妹的需要。牧者除努力安排一個 又一個的活動外,有時也會外判一些事工給機構 籌辦,例如青少年野外歷奇及佈道訓練等。有些 教會甚至認為,負責青少年牧養的同工,需要社 工訓練多於神學訓練。另有些教會則有龐大的同 工團隊,一般剛畢業的傳道人鮮有機會在「大堂」 講道,以致他們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在教會建立牧 者的形象。故此,在教會尋求更新模式時,我們 必須小心警醒,留意牧者的角色是否已被縮窄為 行政人員。當教會專注以行政策略促使人數增加 的時候,牧者便會面臨身分危機,就是漸漸遠離 祈禱、傳道和牧養人心靈的呼召。
重尋牧者的神聖召命
牧者的主要任務是講道、教導及擔任屬靈導 師,而牧者的屬靈領導則由聖經及神學所塑造。 牧者不單需要處理禮儀的熟練技術,如安排及主持婚禮和喪禮,另外也須掌 握婚禮及喪禮的神學意義, 明白神設立婚姻的目的,以 及生命和死亡的意義。在急
功近利的文化下,技術的磨練遠遠不及按照「成 功教會」的樣板行事那麼快捷有效,更何況要由 技術的層面提升至理論層面的反思。所以,當牧 者要努力在工作表現上尋求認可時,往往就只能 藉行政手段運用職位賦予的權力(positional authority),卻未必有從神領受的屬靈權柄(spiritual authority)。時代的牧人需要掌握從神而來活潑的 時代信息,按真理的權威宣講;而忠心的牧者更 首先需要在內心被神得著。試問沒有內在本我 (being)的更新,又怎能產生具影響力的宣講,更 何來改變人生命的行動(doing)呢?
珍惜聖經及神學的學習
牧者若要更新及重整屬靈生命,就必須在繁 忙的教會事務中尋找心靈空間,反思事奉的方向 和焦點,同時學習如何從聖經及神學角度分析教 會事工路向。神學工作者的任務是按照神的道評 檢教會的宣講及事工,使教會行在神的旨意裡, 所以他們可被喻為「有牧者情懷的學者」(pastor theologian),肩負為教會審時度世及探問前路的責 任。同樣,牧者亦可以像神學工作者那樣,對教 會事工進行批判反思,所以他們不單是推行教會 事工的技術人員,也是「具神學反省能力的牧者」 (theologian pastor)。神學思考與教會牧養的整合, 應該是神學工作者與牧者共同追求的理想。
原載於《建道通訊》141期,2005年10月,頁5。
作者簡介
郭鴻標
副院長 (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