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心】廣西「開荒、吃苦、火熱」行/朱秀蓮

廣西,不僅是國內的壯族自治區,對我們來說,她更具有獨特的意義,因為那兒遍布了先賢的蹤跡,有年逾古稀的校友,有建道聖經學校舊址,有我們的根。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八至十六日邢福增博士、李健文同工及本人率領二十多位同學到廣西梧州、田東及百色探訪交流。我們此行的目的,除欲一睹西教士於百年前在梧州所建的建道院址,追思前輩們的辛勤耕耘外,亦朌望透過探訪當地教會,與信徒交通歡聚,加深彼此的了解,互相建立、造就。此外,我們亦訪問了兩位梧州期校友:鍾愛敏牧師和馮雲玉牧師,為《梧州期校友見證集》搜集資料,並表達母院對他們的關愛。

梧州基督教會是市內唯一的一間教會,主任鍾愛敏牧師,為梧州期校友,其父鍾本庸牧師亦為梧州期校友及教師。在她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建道聖經學院舊址。這所曾培育不少神僕的學院,被佔經年,校園及教員宿舍被改建為國家青少年文化宮,行政大樓亦早已成為危樓。但主恩垂念,經過多年交涉,有關當局已於本年將行政大樓歸還廣西教會管理。相距近半個世紀,我們有幸踏足舊院址,心中有說不出的興奮和感喟,亦深切盼望上帝繼續使用這個地方,培育更多忠心事主的肢體。

        我們離開梧州,朝西邊的田東及百色進發。十二個小時的車程,並沒有使我們感到疲累,而田東教會主任馮雲玉牧師,更以她的生命火熱了我們每一位師生。

馮牧師生於1909年,1936年入讀梧州建道聖經學校,1941年畢業。不願意把基根建立在別人之上的她,選擇了到田東、百色等地作開荒佈道工作。馮牧師自此一直殷勤事奉主,惟在連串的政治風暴下,於1959年被判反革命罪,並接受各種勞動改造。八十年代,七十高齡的馮牧師並無退休安享晚年之意,她一方面申請平反,一方面積極重投教會工作,取回教會業權,重建神家,建立多個聚會點,並培育教會接班人。十數年間,已有愈十位肢體奉獻委身事主。馮牧師金已屆九十古稀,卻仍天天以神家為念,更求神賜她健康的身體,以繼續事奉主。她雖不懂普通話、也不諳壯話,但她洪亮的聲音,和帶有聖靈能力的講道,卻叫田東地結出六十倍、一百倍的果子來。我們一眾師生能有機會探訪這位多年緊守崗位的牧者,實在是上帝對我們的恩寵,這個活見證教我眾晚輩得到極大的激勵。

        百色市基督教禮拜堂原為百色縣宣道會禮拜堂,由宣道會傳教士鍾約翰(Elmer Jones)於1913年建立。與國内各地教會相同,百色教會於文革期間被佔用,至1985年才恢復聚會。但同年即因城市建設而被調遷。踏入九十年代,教會發展迅速,地方不敷應用,需拆卸重建。我們到訪時,只餘下正門的一道牆。我們站在工地上祈禱,求施憐憫的主使這殿早日被建立起來。

百色市除本堂外尚有四個聚會點,分佈在山區及郊縣中,我們到了其中接近雲南邊境的一處:那眉。此堂點的信徒多來自雲南省,他們攀山涉谷,走三個小時的山路來聚會,如鹿切慕溪水般渴慕神的話語。我們雖然言語不通,但當我們牽著對方的手一起唱詩時,卻深深體味到基督的愛使我們合而為一,「在耶穌裡我們是一家人」。

昔日被稱為石頭地的廣西,今日卻充滿著上帝的子民,但願神的靈火不斷挑旺,讓不論廣西、香港及世界每個地方,都有祂忠心的僕人,獻出一生,為主而活,叫更多人歸向我們的父神。

原載於《建道通訊》114期,1999年1月,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