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凱錫克培靈會與華南培靈奮興運動/黃彩蓮

十九世紀英國一個小鎮凱錫克(Keswick),誕生了著名的凱錫克培靈會。……

A Healing Journey: Preaching Narrative in Eugene Lowry’s Model to the Wounded Hearers in the Context of Hong Kong/Wing-Yi Wong

Wounded clergies are able to sketch a healing journey in the pulpit and can go through a narrative healing process with their overwhelmed listeners.The task to generate a healing…

That All Shall Be Saved: Heaven, Hell, And Universal Salvation/李子健

「地獄」是一個十分重要但沉重的課題。在華人教會裏,逃避地獄的刑罰可能是許多信徒信耶穌的主要原因,也可能是許多信徒向未信主親友傳福音的主要動力;畢竟,沒有人希望自己和自己所愛之人在地獄裏永遠受刑。…

召命對香港現今的青年人工作的意義/羅頌偉

對建道來説,網上課程的發展正是這一波浪潮的關鍵。建道的網上課程突破了時間與地域的限制,全球弟兄姊妹可於世界各地按個人的時間安排上課………

信服神的福音:羅馬書靈修之旅/蔡少琪

本書結集蔡少琪院長在「爾道自建」應用程式上撰寫的羅馬書靈修文章,幫助信徒在神的話語中得造就,並反省自己對福音的信心,與神建立關係。…

Is Soren Kierkegaard a Friend or Foe of Natural Theology? A Chinese Perspective / Kai-man Kwan

For many people, Kierkegaard is obviously a foe of natural theology. However, this paper will argue that Kierkegaard's work as a whole, regardless of his original intention, is…

十六世紀改革宗神學看如何面對暴政/蔡少琪

當面對暴政時,加爾文是否只教導「順服的不反抗主義」?本文指出,加爾文在晚年時,加添了「個人反抗暴政」的教導。隨着不同地方的暴政和逼迫事件加增,晚年的路德和晚年的加爾文都加添了「容許個人抗拒暴政」的教導。…

上帝是愛——愛德華茲論靈命追求與社會政治參與/廖炳堂

本文旨在研究愛德華滋的神哲學基礎,如何同時塑造了他對屬靈追求和社會政治參與的觀點及實踐。

史蒂佩克(Steven M. Studebaker)的五旬宗政治神學/郭鴻標

五旬宗學者史蒂佩克(Steven M. Studebaker)曾經與威爾金森(Michael…

屬靈觀對社會參與的影響——南非靈恩教會的個案研究/劉達芳

本文以南非黑人五旬宗教會為案例,探討屬靈觀怎樣攔阻教會投入社會改革,以致他們雖然有參與政治的本錢,但仍卻步不前。

莫特曼的聖靈論與傷健共融/馮韻妍

本文以莫特曼的聖靈論去肯定傷殘人士的生命價值和恩賜,弟兄姊妹可以如何透過聖靈的團契在教會內外與他們同行,做到真正傷健共融。…

美善、法則,與上帝——論道德概念的有神論基礎/戴永富

人無法肯定唯物論又接受道德實在論,因為具有價值的道德判斷不能與唯物現實觀相容。實際存在的不僅是物質,也包括無法驗證的抽象事物,但它們的性質蘊含着完美的心靈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