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6 月 1 日
[電子書]務要傳道:內戰時期的中國教會/黃文江、張雲開、陳智衡 主編
由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院歷史學系、近代史研究中心、中國研究課程,與建道神學院合辦,中國基督教史學會協辦,以「內戰時期的中國教會」為主題,在2017年6月16及17日舉行第十屆近代中國基督教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9 年 5 月 1 日
甚麼也是領受的/高銘謙
弟兄們,我為你們的緣故,拿這些事轉比自己和亞波羅,叫你們效法我們不可過於聖經所記,免得你們自高自大,貴重這個,輕看那個。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林前四6-7)…
2019 年 4 月 1 日
【建道120周年慶祝活動:開放日獻身培靈會】召命,敢闖! / 高銘謙
約書亞記的主題,就是說明以色列民在約書亞帶領之下,如何剛強壯膽地兌現上帝的應許,尤其是在得地為業的應許之下。
2019 年 3 月 1 日
神人二性(二)——神人二性的神學意義/陳韋安
究竟神人二性對我們有何意義呢?或者準確一點︰究竟這個矛盾難解的教義,對我們的信仰有何啟迪呢?耶穌基督同時是上帝、同時是人──這是個極大的奧祕!教會花了二千多年也不能得到一個完滿的解釋。甚至從人的眼光和理性來看,「上帝」與「人」同時在耶穌基督的位格內出現,這本來就是極其矛盾的說法。…
2019 年 2 月 1 日
神人二性(一)/陳韋安
耶穌基督是完全的人、完全的神,這是自早期教會起的認信。究竟耶穌如何是人又同時是神?這個「如何」,成了極難回答的問題。本文嘗試簡述這段教義的發展歷史。…
2019 年 1 月 1 日
朝聖者必遇的困苦:朝聖者的生命行旅 / 劉佩婷
根據牛津字典,「朝聖者」一詞來自拉丁文 (from the Latin peregrinus), 意思是從遠處來的行旅者,他是一個人在旅程中,為個人宗教信仰的緣故,向着一個地方去,這個目的地是他個人認為很重要、神聖的地方 (on a journey to a holy……
2019 年 1 月 1 日
寬恕的起點/高銘謙
古時饑荒足以危及生命,創世記記述雅各派兒子們去埃及糴糧,也是一椿冒險的事;若非走投無路,雅各與兒子們也不會「彼此觀望」(創四十二1),只因聽說埃及有糧(創四十二2),便只好冒險走一趟。…
2019 年 1 月 1 日
聖餐禮的靈修美學/趙崇明
在香港的福音派教會中,講道在崇拜中仍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聖餐卻相對受到輕視,可能這跟基督新教(尤其是福音派教會)不重視禮儀有關,自然便不懂得欣賞禮儀的美,連帶影響到信仰上也缺乏一種美學的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