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4 月 1 日
【神學生生活】神學生在長洲校本部的生活/撰文:葉應霖博士、何曉昕女士
建道神學院的神學教育強調全人成長,除課堂學習外,宿舍生活、日常作息和行為表現皆是神學生全人訓練的重要部分。校園生活正是建道的特色教育元素之一,配合課程而設計的群體生活,加強對神學生及準傳道的生命塑造。…
2023 年 4 月 1 日
【神學生生活】建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Line」/撰文:葉應霖博士、何曉昕女士
凡入讀校本部「第一神學學位」的學生,學院會為其安排最少一位同性別的高年級同學(學兄/學姊),幫助適應學院生活。透過與高年級同學一同生活,可以將建道的學生文化和精神傳承。當每一屆同學都願意繼續維繫關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現時建道神學生的特色之一「Line」(以「條」為單位)。…
2023 年 4 月 1 日
【神學生生活】有一種關係叫line聚/辜創霖傳道
每一個建道學生,每逢入學第一日,在長洲碼頭見到來接船和指引上山的,並不是學院老師或職員,而是一位素未謀面、可能暑假期間曾在電話、WhatsApp或Signal……
2023 年 4 月 1 日
神學院的OLE/陳家慶博士
多年來被同學封為「全港最忙」的建道神學院,如今經已榮登「全宇宙最忙」的神學院了。對建道學生來說,除了課堂、功課、考試、早會和週末實習外,參加佈道團、詩班和分擔宿務全部都是基本責任;尚有熱心和餘力的話,同學更可以參加班會、學生會、中禱組、宣教團契的各類型聚會或講座;再加上必需堅持的球類活動和下山Tea等,同學的忙碌程度可以用「大癲」來形容。…
2023 年 4 月 1 日
輔導分享/高馬玉蓮師母
對於我來說,輔導就是:進入苦難的世界與人同行。昔日,耶穌正正這樣活過。祂道成肉身,住在我們當中,親嘗人間的喜怒哀樂,經歷人所經歷的限制與軟弱,甚至擔當我們一切的憂患,與我們同行。…
2023 年 4 月 1 日
再一次肯定我的使命/陳德暉弟兄
從2010年4月至2014年11月,我除了在學院擔任義務工程顧問之外,更被院長任命為外地學生關顧,記得當時學院有20多位外地生,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法國、澳洲、台灣、馬來西亞、越南、韓國等地方。…
2023 年 4 月 1 日
校園設施的更新與改善 – 校本部籃球場/何曉昕女士
2023年3月1日,是香港地重新看見眾人面容的日子,亦是重新啟用學院籃球場的日子。超過四十年來第一次的全面翻新工程,學院內舉行了剪綵儀式,更安排了師生同工齊落場投籃的眾樂環節。當日大家都很高興!特別感謝捐獻者們的奉獻與支持。…
2023 年 2 月 1 日
【中文利未記註釋 高牧師《利未記》獲台灣著作奬】
「2017年,我教了一個密集課程,發覺很多學生,尤其內地生看不明白英文釋經書,我的心志是在去世前為華人教會寫10本釋經書,利未記是第四本,也是至今最難寫的釋經書。」高銘謙牧師分享他寫利未記的心願。…
2023 年 1 月 1 日
塑造香港教會前景會議/陳韋安博士
從2019年以來,香港教會這幾年經歷了非常大的艱難——政治動盪、疫情肆虐、移民流失,許多堂會運作幾乎陷入停頓狀態,士氣甚是低落。在這片黯淡的迷霧裏,香港社會在急速轉變,教會亦在不斷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