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 10 月 1 日
【院長的話】給成熟奉獻者的忠告/梁家麟
環視香港乃至普世華人教會,踏上全職傳道與宣教之路的弟兄姊妹,年齡有愈來愈偏大的趨勢。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不少獻身傳道的人都在十七、八歲之間,國內一些神學院迄今仍有入學新生不逾二十五歲的規定。…
2012 年 9 月 21 日
擴張我的境界/張美薇
二○○六年在教會草擬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裡,便把擴堂放在計劃的首兩年,植堂則放在計劃的末後兩年,把兩者進行的時間隔遠一點。......到二○一○年底,要定新一年的年題時,植堂及擴堂仍是茫無頭緒......…
2012 年 8 月 1 日
營外就主,突破事奉的框框/梁家麟
教會事工最大的危機莫過於格式化,牧養事奉最大的危機莫過於格式化。許多時教會的所謂保守,其實是因循拒變,在心理上依附了某個格式,且認定這格式是不可改變的,千年如一日。歸根究柢,思想和心態上的格式化才是問題所在,這跟保羅説的臉上雖無帕子,心中卻有帕子異曲同工。…
2012 年 6 月 1 日
廚房靈修學:與神同行的勞倫斯弟兄/廖炳堂
勞倫斯弟兄(Brother Lawrence, 1614-1691)在靈修歷史中很傳奇的人物,他甘於卑微,一生在修院當雜工的小弟兄(lay……
2012 年 4 月 1 日
[電子書]無憾人生:腓立比書/梁家麟
梁家麟牧師以他兩段時期的腓立比書講道,透析保羅這種顛倒世俗觀念的人生價值──即或坐牢,甚至要付上生命,若上帝因此而得榮耀,則自己便一生無憾。…
2012 年 4 月 1 日
成功和失敗都是習慣/呂焯安
「成功和失敗都是習慣!」這是東歐猶太人的一句諺語。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見《漢書.賈誼傳》)小時候養成的習慣會像人的天性一樣自然、穩固。有人講過這樣的一句話:「三十歲以前,人生就是養成各種不同習慣;三十歲以後,人生就是靠這些習慣過日子。」…
2012 年 1 月 1 日
由文化神學發展為教會神學與靈修神學──一種對巴爾塔撒的神學解讀/郭鴻標
筆者認為需要把巴爾塔撒視為文化神學家,加上教會神學家、祈禱神學家的身分,更能夠完整地描繪巴爾撒的神學特色。本篇文章除引言外,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巴爾塔撒的文化神學,第二部分巴爾塔撒教會神學,第三部分巴爾塔撒的靈修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