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多元族羣與基督—以民國時期宣道會在川黔東陲的傳教行動經驗為考察中心(1921-1934) / 倪步曉

四川東南與貴州東北部的交界是位於偏遠山區,由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基督教宣道會首次派遣傳教士來到這裏,將基督教信仰傳給漢、苗等多元聚居族羣,並且常駐開展傳教活動。…

探究歷史哲學的底層—試析劉小楓詮釋學立場之轉變 / 史倜風

劉小楓在《漢語神學與歷史哲學》這份漢語神學綱要性的檔案中,主張「漢語基督神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根本上是一個現代性歷史哲學問題」,……

隱祕的政治與悲劇—掃羅被棄敘事的研究文獻評述 / 高銘謙

掃羅被棄敘事的研究主要所涉及的領域包括意識形態批判及悲劇性閱讀。意識形態批判期望以政治取向來詮釋掃羅被棄,認為掃羅被棄的敘事企圖正當化大衛王朝的合法地位,表面上掃羅被棄是因為違背神的命令,但背後隱祕的卻是政治性的意圖。…

上帝的隱藏—神學和哲學角度的反思 / 洪子雲

本文嘗試討論謝倫伯格(J. L. Schellenberg)和瑞亞(Michael……

有神論倫理與猶希佛兩難 / 關啟文

「道德的基礎是甚麼?」是極富爭議性的問題,其中一個答案是有神論倫理(theistic ethics),但這面對猶希佛兩難題(Euthyphro dilemma)的挑戰:……

趙紫宸早期本色神學的普世願景 / 戴觀豪

本文梳理趙紫宸在一○年代末至二○年代的神學論述,從普世基督教的研究視野,重新解讀其早期本色神學。本文論證,趙紫宸的本色神學與普世願景之間關係密切。…

On the Role of the Church in Social Change:An Exploration from the Biblical, Theological and Empirical Perspectives / Edward W. Lo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biblical exposition respectively by Dieter Georgi's on the New Jerusalem vision and by John Vincent's on the Kingdom of God on earth to demonstrate that…

書評:《改變中的基督信仰:台灣基督教會與基督徒的社會學分析》 / 梁右典

 基督信仰進入台灣社會,最為人所知的是傳教士的醫療與傳道,例如馬雅各(James Laidlaw Maxwell,1836-1921)、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1844-1901)、巴克禮(Thomas……

祭司的召命—仿照神與創造秩序 / 高銘謙

祭司傳統與創造秩序有密切的關係,祭司所涉及的禮祭、潔淨條例及道德要求期望主導以色列民回歸神所設立的創造秩序當中,這種祭司的召命總結在利未記十章10 至11 節與十九章2……

Eternal Bonds: Samuel Friedrich Willenberg’s Reinforcement of the Reformation Concept of Vocation at the Danzig Academic Gymnasium / Matthew Oseka

The present paper explores how the Reformation concept of vocation was expounded and fortified by Samuel Friedrich Willenberg ( 胡生芳) who, from 1701 until his death in 1748, served…

巴特的呼召論與成為「基督徒」(homo christianus)的關係 / 陳韋安

本文的寫作目的非常簡單,對瑞士神學巨匠巴特(Karl Barth)的呼召觀作仔細的探討,從而對華人教會的屬靈傳統作反省。

把「全人」放進舊約聖經—以詩篇作為重新思考נפשׁ翻譯的實例 / 余惠娥

整全人觀乃舊約的教導已受到中西方不同學者的認可。然而,今日的華人基督徒依然普遍受到三元論的影響。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中文聖經版本忽略 נפ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