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動詞在約翰福音的神蹟敘事中之功能/王觀惠

在希臘修辭學中,訴諸感官是一個常用的修辭技巧。這技巧的使用是為要透過激發讀者的想像力,將所描述的事件生動的帶到讀者的眼前,並藉此增進這些描述的說服力。本文的目的是要探討一個在研究約翰福音的神蹟敘事時,為學者所忽視的……

「從庫裏拿出的新舊東西」——德國新約研究現狀淺窺/經敏華

在後現代思潮中,傳統新約研究賴以建立的重要前提都被質疑。本文主要……

亞伯拉罕的「義」——創世記十五章6節的分析/陳維進

本文旨在指出創世記十五章6節亞伯拉罕的「義」(צדקה)除了是指被宣告為義、被賜予歸算的義、關係、身分等的解釋之外,它能以「正確」來表達。因此,「亞伯拉罕相信上帝」的行動就被上帝當作是「正確」的行動,以回應上帝和祂的應許。…

The Woman in Ecclesiastes 7:23-8:1: The Women of Solomon or the Women of Samson?/Shirley S. Ho

This article will suggest the type of woman Qohelet might have observed in his study. While earlier studies associate this passage with Solomon's womanizing, this article will…

Arguing the Concept of the Trinity from the Hebrew Bible: Luther’s Comments on the Plural Grammatical Forms Touching the Divine in the Prophets Situated against Their Jewish and Christian Reception until the Age of the Reformation/Matthew Oseka

The present paper examines Luther's comments on the plural grammatical forms touching the Divine, which he was able to identify in the Prophets .

我是基督徒,但我不快樂,怎麼辦?/陳韋安

沒有受苦,就沒有快樂。沒有深度,就沒有屬天的快樂。沒有付出,就不是真正基督徒的快樂。

尋求神的旨意?/高銘謙

基督徒很重視神的旨意,期望了解而遵行,以為可事事順利,萬事如意,卻往往忘記了「旨意」本身必須在禱告的關係中來理解。「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六10)神的旨意必須在主禱文的場景中來理解、在禱告場景下才能述說的………

戰爭與和平——看《米示拿》對比以色列人爭戰亞瑪力人和摩西舉銅蛇/曹腓利

為神而死的人受歌頌為烈士。國家與宗教信奉為某些高尚使命而死的邏輯。這共通之處往往導致民族主義和宗教的結合。換言之,宗教的作用可以補充一個國家所需的犧牲邏輯。回應這樣一種犧牲邏輯,和平主義應當比純粹理想主義更具體充實。…

滅迦南七族——一個關於舊約聖戰的神學詮釋/高銘謙

本文嘗試為申命記七章1至8節進行神學詮釋,指出這段經文滅迦南七族的吩咐應以「耶和華是一主」的神學確信(申六4∼5)來理解,主張我們應以喻意的解釋來詮釋申命記七章1至8節的吩咐,說明「耶和華是一主」的信仰理應佔據人的心,並藉剷除心中的偶像表明這信仰的不能妥協性。…

耶利米與約瑟夫——投降與投誠之間的迷思/張雲開

耶利米和約瑟夫都被視為是十分複雜的人物,兩者都在其民族面對強大軍事威脅時作出勸降的言論和出降行動,但後代對耶利米和約瑟夫的行為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啟示錄中的暴力語言與非暴力抗爭/辛惠蘭

文章指出,啟示錄的目的是要透過顛覆性的喻象和語言,刺激讀者以另類眼光來理解周圍的政治現實,放棄眼前的政治經濟好處,持守忠心見證,堅持最後效忠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