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明博士

前神學系副教授

  • 神學士,聖經研究碩士,建道神學院,香港,1988
  • 神學碩士,維真學院,加拿大,1990
  • 哲學博士,三一福音神學院,美國,2006
  • 小西灣浸信會福音堂義務傳道,1991-1996
  • 建道神學院,1990-

黃博士乃建道神學院聖經研究畢業生。之後,在加拿大維真學院專攻系統神學,在美國三一福音神學院則攻讀教會歷史。自1990 年起在建道任教至今,教授科目包括教會歷史、系統神學、異端研究,以及中世紀伊斯蘭與基督教的接觸。期間曾在母會分堂任義務傳道。自2007 年起參與中國伊斯蘭研究,曾於2008-09 學年在以色列的希伯來大學修讀伊斯蘭研究和阿拉伯語等科目。

中國伊斯蘭研究書籍和人物淺介/黃玉明

本文介紹自明末清初至今的主要中國伊斯蘭譯著和研究學者,範圍包括:(1)伊斯蘭傳播入華及後的歷史研究;(2)《古蘭經》和「聖訓」的譯解;(3)「漢刻它布」(即漢文著作)。

從六宗教領袖座談會說起──香港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對「九一一事件」的回應/黃玉明

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至1978年起舉辦至今,強調的是建立關係。本文就「九一一事件」探討當時六宗教座談會其中的香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回應,而研究範圍也延伸至座談會以外。

比較伊斯蘭與更正教的社會參與因素與教導──香港個案/黃玉明

本文比較伊斯蘭與更正教的社會參與因素與教導。研究顯示香港更正教的社會參與較多的主要因素如下……

實現研究「夢」——中國伊斯蘭研究室的成立 / 黃玉明

中國伊斯蘭研究室於2007年2月3日正式成立。

【老師專欄】持續爭戰 ——由創造至救贖 / 黃玉明

創世記三章15節記載:蛇的後裔(撒但邪靈代 表的罪惡勢力)要和女人的後裔(世人)互相為敵持續爭戰,而主耶穌(人類的代表)要到來,藉自 己的死令情勢有所轉變。究竟,信徒在這跨歷史之戰中,需要留意甚麼事情?

【老師專欄】福音反思:信徒生命的意義 / 黃玉明

當喬治(Timothy George)介紹福音信仰宣言的第五項:「教會領受了神的命令,責無旁貸,當把福音傳給每一個活在世上的人」,並闡釋其內容時,對聖經啟示的救恩歷史下了這樣的評語:「從創世伊始達到末世的凱旋歡呼,每個神聖時刻都充滿意義。」

卡倫著。《真正的屬靈操練》。(Barry L. Callen, Authentic Spirituality: Moving beyond Religion .)/黃玉明

作者寫書目的是要探討基督徒屬靈操練的獨特意義,幫助人離開只有敬虔外貌的境況,實踐有敬虔實質的生命。

【出版部】黃玉明

在香港經濟低迷的大氣候下,對基督敎聯合書展(2001年11月6日至13日)仍有不少弟兄姊妹及傳道同工前來參與,我們感到説不出的興奮。在會場內碰到一張張熟悉的面孔,我們忙著與這個、那個打招呼。

道斯。《歷史耶穌的問題──歷史對宗教權威的挑戰》。(Dawes, Gregory W. The Historical Jesus Question: The Challenge of History to Religious Authority.)/黃玉明

本書是作者道斯(Gregory Dawes)編的《歷史耶穌的探求》(The Historical Jesus Quest: Landmarks in the Search for the Jesus of History) 的姊妹篇。

五、六十年代香港教會社會事工概念的轉化和承擔 / 黃玉明 

本文研究五、六十年代香港教會社會事工概念的轉化和承擔。外國差會面對戰後中國的需要,將其所提供的社會服務看為福音事工的範圍。

Richard Baxter’s Ecclesiastical Principles – The Nonconformist Controversy(巴斯特的教會觀──不從國教的爭論) / 黃玉明

本文研究巴克斯特在不從國教爭議中有關政教關係、教會行政組織和崇拜禮儀三方面所持的教會原則。

【建道情】不斷調校的異鄉情懷/黃玉明

路上很多匆匆忙忙的行人,滿以為急快的生活節奏只是香港的特色,但在芝加哥、波士頓、倫敦,都可以遇見。我的背囊碰到人,「小姐,請慢下來!」

專文和書評

  1. 〈宮廷答辯會──早期阿拔斯王朝的文化交融〉。劉義章、李林主編:《文明交融: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對話願景》。香港:建道神學院,2012。163~81。
  2. 〈改革宗的肉體醫治〉。廖炳堂主編:《醫治神學的反思──身心醫治及教會實踐》。香港:建道神學院,2011。35~55。
  3. 〈香港教會女性牧職的發展歷史初探〉。滕張佳音主編:《華人女教牧今貌:香港、台灣、北美三地統計研究》。香港:建道神學院,2011。47~82。
  4. 〈《古蘭經》中有關耶穌的啟示──伊斯蘭教回應基督教和基督論的歷史發展〉。劉義章、黃玉明主編:《不同而和──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對話與發展》。香港:建道神學院,2010。11~32。
  5. 〈香港教會的社會參與教導(1982-1997):聖公會、宣道會及香港基督徒學會的個案研究〉。《建道學刊》第30期(2008年7月):73~128。
  6. 〈中國伊斯蘭研究書籍和淺介〉。《建道學刊》第29期(2008年1月):3~26。
  7. 〈從六宗教領袖座談會說起──香港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對「九一一事件」的回應〉。《建道學刊》第29期(2008年1月):41~71。
  8. 〈比較伊斯蘭與更正教的社會參與因素與教導──香港個案〉。宗教對話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2007:蘭州大學):《宗教對話與和諧社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8。162~204。[《建道學刊》第28期(2007年7月):225~71]。
  9. 〈禱告與醫治〉。廖炳堂主編:《靈恩運動的反思》。香港:建道神學院,2007。117~43。
  10. 〈五、六十年代香港教會社會事工概念的轉化和承擔〉。《建道學刊》第15期(2001年1月),393~430。
  11.  Richard Baxter’s Ecclesiastical Principles: The Nonconformist ControversyJian Dao14 (July 2000): 67~85.
  12. 〈評Authentic Spirituality: Moving beyond Religion, by Barry L. Callen〉。《建道學刊》第18期(2002年7月):195~198。
  13. 〈評The Historical Jesus Question: The Challenge of History of Religious Authority, by Gregory Dawes〉。《建道學刊》第17期(2002年1月):205~209。

 博士及神學碩士論文

  1. “The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the Hong Kong churches, 1966-1997.”  Ph.D. diss., Trinity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2006.
  2.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Karl Barth’s Treatment of the Unity of the Church.” Th.M. Thesis, Regent College, 1990.

學術會議發表文章

〈教會與社會: 從《基督教週報》看「香港教會」對1966及1967年暴動的回應〉。發表於「第三屆近代中國基督教史研討會『香港基督教史』」。香港,2003年11月22~23日。

個人分享

  1. 〈滇、桂之旅:疾走與知新〉。《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通訊》第45期(2007年10月),21~22。
  2. 〈實現研究夢:中國伊斯蘭研究室的成立〉。《建道通訊》第147期(2007年4月),13。
  3. 〈中國穆斯林與我〉。《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通訊》第42期(2007年2月),3~5。
  4. 〈持續爭戰:由創造至救贖〉。《建道通訊》第140期(2005年7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