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耀牧師
神學系副教授/教務長
- 文學士(社會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1992
- 道學碩士,建道神學院,香港,2003
- 神學碩士,建道神學院,香港,2005
- 神學博士,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德國,2013
- 研究助理,香港浸會大學,1994-1995
- 聯絡員,世界華人福音事工聯絡中心,1995-1996
- 行政助理,北角衛理堂,1996-1997
- 行政助理,柴灣浸信會社會服務處,1997-2000
- 項目幹事(半職),國際醫療服務中心,2000
- 傳道人,播道會港福堂,2003-2008
- 義務傳道教師,基督教新蒲崗潮人生命堂,2013-2018
- 義務牧師,基督教新蒲崗潮人生命堂,2018-
-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特約教導牧師,2019-
- 建道神學院,2013-
李牧師在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專攻潘霍華神學、莫特曼神學與吉祖拉斯/斯斯奧拿士神學。自2013 年起在建道任教,主要教授系統神學、當代神學、基督教倫理學、神學治學法及西方哲學等科目。研究寫作上,李牧師有興趣探討潘霍華神學、當代教會論、聖禮與三一神學及神學詮釋學等課題。

2022 年 10 月 7 日
訪問李文耀老師 :神學關我事?!
建道神學院神學系副教授李文耀認為,「信徒若要宣揚基督的名字,傳講上帝國度的事情,必須裝備更多神學知識,以致在世事如棋、分崩離析的環球局勢下,都能站立得穩。」
2020 年 10 月 1 日
【文學碩士課程】多元的課程,一致的使命
愛上帝(以及彼此相愛)是一個新命令,同樣也是一舊命令。為了幫助教會能夠在不同時代中有效地實踐這個命令,神學院不斷推出新的課程,乃是義不容辭的。
2020 年 8 月 1 日
在疫情中思考聖餐的意義︰為他者行使自由/李文耀
在疫情中,教會為了繼續舉行聖餐作出不同、有創意的改動,我認為這是自由的體現。當中或許有些神學問題,需要我們繼續探討,不過任何討論都必須在尊重自由及為他者的精神下進行。沒有為他者行使的自由,任何溝通、討論都可演變成傷害人。聖餐提醒門徒,教會既是一個與基督聯合的實體,行事為人就應當有耶穌基督的樣式。「只有為他者而存在的教會才是真正的教會。」
2019 年 11 月 1 日
熱愛生命的靈性/李文耀
真正有靈性的人會竭盡所能保護一切生命免受各式各樣的操控、剝削和破壞。面對任何壓制生命的制度和系統,真正有靈性的人是不會坐視不理、無動於衷的。當然,在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大前提下,任何維護秩序或反抗暴力的行動都必須有一定的節制和限度。總言之,聖靈的臨在帶來了熱愛生命的新活力(It brings the new vitality of a love for life)。
2019 年 5 月 1 日
上帝的應許叫人得釋放——路德神學的重心/李文耀
當上帝賜下異象、使命時,我們就坦然接受,因為祂應許與我們同在,世上沒有任何事物,可叫我們與祂的愛隔絕(羅八37-39)。即或邪惡的事情發生,都不能影響祂的旨意成就,因為一切在乎祂的應許!人在哪裡最能清楚認識上帝的應許、具體經歷祂的愛?就是由上帝應許所建立的教會群體。
2019 年 4 月 1 日
上帝在哪裡——向受苦者言說上帝的真實性/李文耀
莫特曼的「盼望」神學之所以獨特出眾,在於它建立在強烈否定意識的歷史觀上,即透過「否定現實上的黑暗面」(negation of negatives)來檢證、顯明上帝的存在和真實。上帝的真理不在人類對應的經驗中找到,也不是通過否定人間的理性、感知去擁抱,這是傳統否定神學的進路。上帝的真理乃是通過否定、批判和扭轉人生各種黑暗面而得到肯定。
2018 年 7 月 1 日
我們都是瞎子/李文耀
按照上下文,耶穌這話明顯是針對當時的宗教領袖,指責他們是「瞎子」,只守護舊傳統,卻沒有真正明白上帝的心意,更沒有幫助人去遵行上帝的吩咐。他們的特質是常常把人的規條當作絕對的教義去教導人,使人的心遠離上帝(太十五8)。
2018 年 1 月 1 日
教會改革從內在激情開始——祁克果/李文耀
祁克果(Søren Kierkegaard, 1813-1855)是個充滿爭議性的人物。假如他仍活在世上,相信有不少基督徒會覺得他很麻煩,因他常常寫作批評教會這樣不是,諷刺教會那樣不好。然而,若我們認識他多一點,卻又會被他的信仰熱誠和洞見所激勵。
2017 年 3 月 1 日
戰鬥或共融—當代神學家的教會論/李文耀
作者挑選的幾位神學家、教會論模型都是頗有創意和啟發性的,更發揮了盤點和清理的作用,好讓讀者在構思切合香港教會場景的教會論上找到一點理路。
2016 年 10 月 15 日
塑造新一代傳道人的神學教育:2016 神學教育諮詢會議論文 集/李文耀主編
本文集是建道神學院於2016年1月15至16日舉行的神學教育諮詢會議的專文結集,先以梁家麟院長的主題信息(建道神學院的教育改革)作拋磚引玉,帶出四次研討會的內容,分別就神學教育的教會性、有效性、整合性及時代性,各有兩篇研討文章和兩篇目應文章,書後更附建道神學院課程檢討統計調查報告。
2016 年 10 月 1 日
【牧人視野】和平與抵抗:潘霍華的觀點(上)
和平與抵抗(peace and resistance)看似是一組對立的觀念:不是和平,就是抵抗,我們只能二擇其一。宣揚和平的人與發起抗爭的人亦很容易在各走極端之下彼此批評、互相攻擊。
- 1
- 2
書籍 / 編著
- 李文耀。《戰鬥或共融:當代神學家的教會論》。香港:建道神學院,2017。(2018年度金書獎最佳作品(學術)及最佳作者(學術)入圍作品)
- 李文耀主編。《塑造新一代傳道人的神學教育:2016神學教育諮詢會議論文集》。香港,建道神學院,2016。
-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的教會—倫理觀》。香港,建道神學院,2015,2016(二版)。(榮獲2015年度金書獎最佳新晉作者(學術))
- 黃玉明、李文耀、高銘謙主編。《衝突與和諧:神學、聖經及實踐的反思》。建道神學院創校115周年論文集。香港:建道神學院,2014年。
- Lee, Man Yiu. The Church as Person in the Theologies of Dietrich Bonhoeffer, John D. Zizioulas and Jürgen Moltmann. Hong Kong: Nation-Blessings Consultancy Company, 2013.
專文
- 李文耀。〈歷史、良善與責任:潘霍華的觀點〉。郭清容主編。《辨識歷史—時機.終末.神學家》,頁223-259。香港:德慧文化,2019年。
- 李文耀。〈福音的教會:從福音派觀點看路德的教會觀〉。發表於「信義宗神學院週五筵席—神學講座」,2019年3月22日。(進入全文)
- 李文耀。〈在自由教會裡重拾洗禮和聖餐的奧秘性:幾位福音派學者的嘗試〉。《建道學刊》第51 期 (2019年1月),頁21-42。
- 李文耀。〈釋經的倫理考慮:四個德行〉。發表於「建道神學院教牧及專業進修學院第三屆神學研討會–神學詮釋與教會牧養」,2018年11月7-8日。(進入全文)
- 李文耀。〈「在基督裡成形」乃《倫理學》的重要課題〉。鄧紹光主編。《解讀潘霍華《倫理學》》,頁211-237。香港:德慧文化,2018年。
- 李文耀。〈讓基督塑造生命的神學教育:潘霍華的觀點〉。張雲開、陳智衡主編。《我信所以說話》,頁343-365。梁家麟院長六秩壽辰紀念祝賀文集。香港:建道神學院,2018年。
- 李文耀。〈暴政下的盼望:潘霍華看教會更新與世界重建〉。《建道學刊》第49 期 (2018年1月),頁29-52。
- 李文耀。〈從山上寶訓看門徒與公民責任:路德與潘霍華的觀點〉。《建道學刊》第48 期 (2017年7月),頁3-30。
- 李文耀。〈行使愛他者的自由:潘霍華看性與婚姻〉。《國學與西學:國際學刊》第12 期 (2017年6月),頁3-12。
- 李文耀。〈聖餐的公共性:一個從多角度思考的嘗試〉。《建道學刊》第44 期 (2015年7月),頁63-84。
- 李文耀。〈捨棄與擔當:跟隨基督的一體兩面〉。黃玉明、李文耀、高銘謙主編。《衝突與和諧:神學、聖經及實踐的反思》,頁45-88。建道神學院創校115 周年論文集。香港:建道神學院,2014 年。
- 李文耀。〈「我信聖徒相通」的當代意義〉。《建道學刊》第42 期 (2014年7月),頁117-143。
- 李文耀。〈從靈修到社會倫理實踐──潘霍華的例子〉。《建道學刊》第40期 (2013年7月),頁127-148。
- 李文耀。〈潘霍華論戰爭對教會介入公共議題的啟迪〉。《建道學刊》第39 期 (2013年1月),頁117-148。
- 李文耀。〈潘霍華的教牧倫理〉。《教牧期刊》第28 期 (2010年11月),頁3-31。
- 李文耀。〈矛盾與共融—莫特曼論教會的本質和使命〉。《建道學刊》第26期 (2006年7月),頁 107-127。
- 李文耀。〈從政治到生態神學:莫特曼論教會的本質和使命〉。建道神學院神學碩士論文,2005。
其他
- 李文耀。〈教會的他者是誰:潘霍華的觀點〉。《今日華人教會》。2020年12月號,頁3-5。(進入全文)
- 李文耀。〈在疫情中思考聖餐的意義:為他者行使自由〉。《宣訊》。第248期 (2020年8月),頁3。
- 李文耀。〈門徒的生命特質:捨己與擔當〉。《傳書雙月刊》。第28卷。第166期 (2020年8月),頁11-13。香港:中國信徒佈道會,2020。
- 李文耀。〈潘霍華看罪與世界的更新〉。《基督教週報》。第2905期 (2020年4月26日),頁7。
- 李文耀。鄧偉霖、林惠玲筆錄。〈只要走完我的路程〉。《福徑》。第160期 (2020年4月),頁6-19。香港: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
- 李文耀。〈在困境中以基督的心為心〉。《CHURCHazine》。第1期 (2020年4月25日),頁12-13。香港:沙田浸信會。
- 李文耀。〈熱愛生命的靈性〉。《宣訊》。第 239期 (2019年11月),頁3。
- 李文耀。〈上帝的應許叫人得釋放:路德神學的重心〉。《宣訊》。第 233期 (2019年5月),頁3。
- 李文耀。〈上帝在哪裡:向受苦者言說上帝的真實性〉。《宣訊》。第 232期 (2019年4月),頁3。
- 李文耀。〈我們都是瞎子〉。《宣訊》。第 223期 (2018年7月),頁2。
- 李文耀。〈教會改革從內在激情開始:祁克果〉。《宣訊》。第 217期 (2018年1月),頁3。
- 李文耀。〈歌羅西書釋經靈修〉。《爾道自建》(2017年8月)。
- 李文耀。〈和平與抵抗:潘霍華的觀點(下)〉。《建道通訊》第186期(2017年1月),頁12-15。
- 胡文傑、麥世賢、羅穎珊採訪。〈新世代牧人教育:李文耀、梁俊豪與黃國維〉。《時代論壇》第1532期(2017 年1月8日),頁1-2。[個人專訪]
- 李文耀。〈和平與抵抗:潘霍華的觀點(上)〉。《建道通訊》第185 期(2016 年10月),頁12-15。
- 李文耀。〈擁抱生命的軟弱:潘霍華的獄中詩〉。《阡陌文藝雙月刊》第七期(2015 年11-12月),頁9-13。
- 李文耀。〈知道又聽從:迦百農的污鬼〉。《聖經報》復刊第 55 期(2015 年9月),頁9-11。
- 李文耀。〈彼得前書釋經靈修〉。《爾道自建》(2015年1月)。
- 李文耀。〈全然信靠上帝〉。《天使心》第104期 (2015 年1月),頁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