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高銘謙老師:後現代與愛神愛人的詮釋

耶穌基督的大誡命已有2,000年的歷史,到底身處在21世紀的我們,如何在複雜的大時代當中理解大誡命在基督徒詮釋聖經中的位置?

[新書介紹]《基督信仰——連結與整合》/郭鴻標牧師著

郭牧師分享牧養教會時見到教會需要,以前教會有門訓課程。特別是現在台灣教會有幸福小組,這類課程的教義基礎不強,要治標?還是治本?這是兩條不同的路,所以希望將自己的神學知識分享出去。…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 郭鴻標

本篇文章主要探討「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課題,文章有七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第二部分希伯來書六章4至12節的解釋,第三部分從教義歷史看「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討論,第四部分從《多特信條》、《威斯敏斯特信條》看「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討論,第五部分「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迷思,第六部分「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正解,第七部分總結。…

探究歷史哲學的底層—試析劉小楓詮釋學立場之轉變 / 史倜風

劉小楓在《漢語神學與歷史哲學》這份漢語神學綱要性的檔案中,主張「漢語基督神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根本上是一個現代性歷史哲學問題」,……

【牧人視野】神學與教會 / 李文耀

在一個撕裂、支離破碎的世界中,教會需要返回信仰的開端,重新思考上帝在基督裏啟示自己所謂何事!

【新書推介】《教義.神學視角:苦中尋盼》

「神學」和「教義」與信徒的信仰和生活息息相關,並非一些「紙上談兵」或是「離地萬丈」的學術研究。

上帝的隱藏—神學和哲學角度的反思 / 洪子雲

本文嘗試討論謝倫伯格(J. L. Schellenberg)和瑞亞(Michael……

巴特的呼召論與成為「基督徒」(homo christianus)的關係 / 陳韋安

本文的寫作目的非常簡單,對瑞士神學巨匠巴特(Karl Barth)的呼召觀作仔細的探討,從而對華人教會的屬靈傳統作反省。

教會中興起的女性講道聲音(Voice)──北美的當代講道學帶給亞洲華人教會之啟發/蔡慈倫

作者採用講道學方法論,把焦點放在「女性講道者」這個要素上,整理出當代講道學討論中所涵蓋的一些重要內容,期待藉由此論文能喚起華人教會對這個主題的關注,進而帶動學者能從各個不同領域對這個主題的研究,以補足亞洲華人教會在這方面的不足。…

藍調宣講—活於失衡的調子中 / 黃詠貽

本文主張藍調宣講,改變了每個宣講者的凝視向度。在世界與聖經種種黑暗、不和諧、失衡之中,藍調宣講讓每個獨特處境下受創的基督社羣,仍能在共同宣講時,認知「神在其中」的信息。藍調宣講因而賦權予每個基督羣體,一同凝視那存於世界的黑暗、福音的應許,與延遲的解放之間的失衡,並拒絕跌入絕望之中。…

淺析「勞里環」的理論與實踐──主要以講章〈上下樓梯〉為例 / 何啟明、王北雁

勞里環」是勞里 (Eugene L. Lowry) 所創建出的一種講道方法,是「新講道學」所提倡使用的講道形式之一,屬於敘述式講道的範疇。蔡慈倫認為,單單告訴其他講道者有關新、舊講道學之間的「原則性的描述」是不足夠的,他們需要「更具體的說明」。本文將解說、分析及評估「勞里環」的每一……

主體之間的相遇交融──潘霍華的講道神學/李文耀

本文嘗試就潘霍華的講道神學作出整理和探討,指出他的講道除了扎根在基督論上,同時亦有神學知識論的考慮在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