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與發展——香港宣道會的奠基過程 (1949-1953)/何明章

本文記述和分析香港宣道會的奠基過程。事情由1949年開始,當時中國內戰已進入最後階段。因應局勢發展,宣道會決定關閉所有中國工場,並指令西教士撤離中國。然而,有十數名西教士不願離去;他們選擇逗留香港,與大陸教會保持聯繫,透過書信及《聖經報》幫助內地信徒成長。…

現代華人教會神學家滕近輝牧師之普世差傳宣教觀/蕭錦華

本文爬梳滕牧師的專書、論文、講章、牧養感言、回憶錄及訪問等載述,考察他從六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各時期推動本地海外華人差傳事工過程中形成發展的普世差傳宣教觀念,以及影響其觀念發展的基督教歷史和時代背景包括諸信仰運動思潮,揭示當代華人教會普世宣教神學思想發展之成就。…

英國凱錫克培靈會與華南培靈奮興運動/黃彩蓮

十九世紀英國一個小鎮凱錫克(Keswick),誕生了著名的凱錫克培靈會。……

十分材料十分話——蘇精的十九世紀中國基督教史研究/黃文江

本文介紹蘇精從事學術研究的歷程、治學方法以及成就。在其高級學位的研究論文,他疏理出倫敦傳道會在東南亞以及中國的出版事業,對於主要的傳教士、華人同工與信徒等均有深入的了解。…

「教會似家」 與 「家如教會」——華人教會對家庭事工的認知與實務/彭淑鈴、張江光麗

本質性研究訪問了世界各地的華人教會的牧長或事工領導人,調查其對家庭事工的看法以及實務經驗。

跨文化事工/張美薇

今天香港教會面對普世跨文化事工的挑戰,目前全球人口已超過75億,而從2018年的普世宣教數據資料可見......

中國內戰時期的宣道會(1945-1952)/何明章

宣道會在中國內戰時期的活動,迄今仍是一段相當模糊、鮮為人知的歷史,本文作者則利用西差會檔案資料、西教士傳記和當地教會的零星紀錄,描述了昔日二戰以後該會西教士是如何由北美返回中國的宣教工場,重整滿目瘡痍的教區,緊接着的是該會因中國內戰之威脅而要不斷遷移陣地的往事,文中亦論述在國軍節節敗退和共軍步步進逼的形勢下,宣道會人士是如何思量前面的路向,並為中國教會作出部

文化衝突:以斯拉列的視角/吳劍麗

西方的中國伊斯蘭教研究者,早期以傳教士為主,他們出於對中國穆宣的關懷而從事研究。直至戰後,參與相關研究的則大多為專業學者,更多採取社會學、人類學等方法,探討中國穆斯林群體的社會和文化,以斯拉列(Raphael Israeli,……

伊斯蘭的使徒──池維謀/吳劍麗

説穆斯林是世界上最大的未得之民群體,並不為過。根據去年皮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從「大媽舞」現象初探中國教會的傳教策略/陳智衡

「大媽舞」,又名「廣場舞」,那是形容一群中老年婦女(又稱為「中國大媽」)以強勁音樂作背景,並共同參與的街頭舞蹈。

《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讚》的背景與翻譯/彭滿圓

《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讚》可以被視為一首最古老的中國聖詩,那是在公元……

周流四方:五十至六十年代建道校友的宣教/建道神學院跨越文化研究系 主編

建道校友於長洲小島薪火相傳,認定宣教使命,奉召出發。沒有回家的路,沒有後方支援,就憑信心勇氣順著大潮流;或隨個人際遇,或隨華人散居,從內地到東南亞再到歐美各地,在環境匱乏中設法建立教會,凝聚信徒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