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專欄】教會是甚麼及不是甚麼 / 曾立華
通常,一個特定地方的名稱已說明那個地方的性質,如餐館/餐廳/酒樓是供應食物讓人來吃飯的、酒店是供給旅遊人士暫時居住的、劇院是讓人進行娛樂表演的、醫院是讓患病或受傷的人得到診治療傷的、法院是處理訴訟,讓事情得著公正裁決的……但是,有些地方卻不一定有特指的活動,如舞台可以有瘋狂的跳舞表演或音樂演奏,亦可作佈道會講台,也可以作為拍賣地產、古董、畫作的地方,甚至可以作政治選舉宣傳,或可用作舉行學校畢業禮。同樣,若你問:敎會是甚麼?最直接的答案是:教會是信仰基督的人聚會的地方;可是,想深一層,不只這麼簡單吧!聚會的信徒在教會做甚麼?相信你立刻會舉出許多活動來,例如聽道、唱詩、禱告、聚餐、團契、與傳道人談話、舉行婚禮、喪禮、洗禮,或用作上課學習、教牧同工辦公、照顧兒童 (Day-Care Centre)、閱讀室、英文補習社等,但信徒的信仰建立,一定要在教會裡進行嗎?你知道不一定的,事實上信徒可以在家庭、社區會堂,甚至在公園裡唱詩敬拜。因此,敎會不純是指聚會活動的地方,信徒在甚麼地方聚在一起,那就是敎會了,聖經神學院、差會都可以說是敎會其中一種延伸!可見,教會的性質具有義與廣義,是多元化的。
故此,敎會(或堂會)可說是世界上信徒組合而成的一個頗獨特的地方,每一間教會都反映了所處的社會環境;而耶穌的救贖則把不同文化、語言、背景的人維繫在同一個信仰上。雖然敎會只有一個信仰核心,但信仰表達卻受到不同的文化、習尚、信念、經驗、歷史背景所影響,以致各國各族的信徒都有不同的信仰表達形式,例如南美、非洲或黑種族人,便以熱烈開放的形式去敬拜神;東方人則以較拘謹的態度來敬拜神。還有,即使是同一地區的教會,各教會都做同樣的事情,如敬拜、敎導、團契生活、門徒訓練、讀經、禱告等,可是你會發現每間教會都有其特色,這真是很奇妙啊!
地方教會的一個重要任務,便是向外傳揚救贖的福音,領人歸向基督,並將這些歸信主的神的子民帶引到會眾當中,接受信仰栽培及建立其靈性,打開其繼續接觸神的門徑。所以,人數多少或教會大小都不是問題,問題不在於教會中有多少信主成員;最重要的元素是,這些信主成員如何繼續追求,讓他們所領受的永恆生命繼續成長,奔往成熟之途。因此,讓信徒接受教導、得屬靈導引,才是教會至重要的牧養職事,否則信主的人便會容易流失。
教會的屬靈性質
教會與其他組織的最大不同之處,是在於她的屬靈性質——神國度的一部分(雖然教會也是地上一個不折不扣的人為組織,要在政府註冊成為合法社團;同時也是由人組成,所以需要架構、組織、行政運作、人事調配分工、財政預算等,亦要有若干活動保持其活力,招募新會員加入,如領人歸主,這都與地上任何組織機構沒有分別。)既然教會是神國度的一部分,便指涉到她是由神操管,並要按神的心意運作,以神定規的模式來建造。所以教會被稱為神國度的群體,信主的人就是神國度的子民 (a local church is a kingdom community where every believer is God’s kingdom people)。教會的存在表達了一個目的——建立神的國度,神在其中掌權,也在每一個子民心中掌權,為此彼得清楚宣告:「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彼前二9)。而神的子民蒙召是要「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換言之,教會是神國度在這世上的器皿——為神國作見證,正如耶穌說:「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二十四14)
如此引申出來,教會的定義便是:教會 (堂會) 是由一群信主的人,在基督管治下彼此相交所組成的國度群體。她的目的是建立國度,以熱情去完成大使命,使每個人都透過門徒成為成熟信徒,又從事多重職事,在基督裡得以完全。
教會的管治與議程
我們要承認,教會是神藉基督管治的一個群體,我們不能有自己的議程,神的議程就是我們的議程;而神只有一個議程,就是藉祂的兒子來治理我們,也就是基督為救贖我們,死而復活得勝所取得的權能。因此,神有管治我們之權,我們要委身將生命的主權交給祂,作個順命的子民,領受其福祉及使命,將世上未信的人帶進祂的救贖範圍內——教會。
此外,敎會是信徒緊密相交的地方,藉團契形式的活動,使彼此生命得以順暢開放,分享信仰及靈性經驗,也分享生活上的體驗、難處、困境和喜樂的事。信徒會彼此代求,讓神的作為得以在各人身上彰顯,並體驗福音的效能和聖靈大能的工作,從而鞏固信仰,勝過人性的軟弱和限制,一同經歷神奇妙的恩典。
眾信徒又要熱心、投入地完成神交託給我們的最大任務——傳揚主救贖的福音。無論在近處的地方佈道,或是遠處的宣教差傳事奉,眾信徒都要盡心盡力去做,帶領主要拯救的人來歸向祂,進入其國度中。
若信徒要追求成為成熟的門徒,就要參與敬拜、禱告、屬靈操練,及在事奉中發揮恩賜、在各項職事中貢獻所有,建立基督的身體,這便是教會事工的安排和推動了。人在參與事奉職事中,能體驗神所加諸的力量,便可達至在基督裡得以完全的境地。
不同類型的教會
上述是一個對教會較普遍的描述,指出教會應包含哪幾種重要因素;然而,除此之外,地上不少教會也會受信徒的背景、地理環境、某些價值或領受信念影響,發展獨特的一面吸引人參與,因而演化成不同的類型:
(1) 大學型教會:強調教導、學習、討論及著重神學教義,信仰表達較側重理性,甚至開設小型聖經學院,有系統地訓練信徒;其牧者也屬於學者型。
(2) 舞台型教會:以敬拜為重心,表演及娛樂成分較重,音樂人才眾多。
(3) 大型教會:殿堂宏大,能容納千人至數萬人聚會,雖然群性強、較複雜,但很講秩序,運作有效率,以異象為焦點;教牧人員形同企業公司的高層,著重管理;致力提供各項服務,滿足各種需要。
(4) 機械型教會:以程序為重心,焦點放在建築物上,宣教使命以實務經營。
(5 )家庭式教會:推行小組運作,重視信徒的緊密關係、個人佈道,及彼此牧養關顧。
(6) 遺產型教會:重視其創辦人的主張,建基於豐富傳統以傳遞其異象。
(7) 社區服務型教會:提供許多服務,非常關注本地社會問題,以行動或實務支持。
(8) 奮興型教會:注重靈恩、祈禱服事,及屬靈地圖,以戰鬥精神傳福音。
(9) 禮儀型教會:以歷史正統的崇拜禮儀作焦點,注重崇拜各項禮節,使用象徵器物,很看重聖餐。
上述不同類型的教會各有不同的特色、主張和做法,只要不太傾斜,趨向極端,仍持有教會的基本元素,如敬拜、團契生活、牧養職事、信仰敎導、靈性培育、傳揚基督等,她們都是不折不扣的「教會」。
教會的任務和職事
另外,聖經對教會有一個獨特的稱呼——「身體」,意思是由信仰耶穌的人同心組成的一個身體。當我們一想到「身體」,自然就想到其功能:心臟脈管、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生理系統等;此等功能顯示有若干任務是用以維持身體機能運作的。
教會亦然,教會需要一些任務來維持其運作,使她能健康增長。教會的每一位信徒都要運用其屬靈恩賜來建造教會,這正是保羅在以弗所書四章11至16節的教導:「他所賜的,有……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着身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彼得從另一角度說:「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若有講道的,要按著神的聖言講;若有服事人的,要按著神所賜的力量服事,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穌基督得榮耀。」(彼前四10~11)
聖靈產生屬靈果子的本意,就是容讓教會裡信徒建立良好的關係,從而運用各自的恩賜,有效地服事和建立教會。為此,教牧同工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責任,就是在教會中鼓勵眾信徒發掘自身的恩賜,並推動他們在各項事工上運用;而且要教導信徒在運用恩賜時,不要存著互相競爭的心,而要互相欣賞、互相幫助、彼此配搭。這樣,信徒間就能建立良好的關係。同時,為要促進和維持這種良好的關係,牧者更要在宣講上常常教導愛和接納的真理,叫信徒在愛中建立自己,也建立別人,如此會的群體性便強健,各種事工就能順暢有序地推行,神的福音就得以彰顯,祂的名也得著榮耀。
原載於《建道通訊》139期,2005年4月,頁6-7。
最新文章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编辑精选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