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楊小松博士身上學到的功課 / 鄺炳釗
今天,我們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參加楊老師的安息禮拜。
死亡著實令人感到難過和痛苦,就連耶穌也因為拉撒路離世而憤慨、哀哭。這事記載在我們剛讀過的約翰福音十一章33、35 節。不過,主哀哭,好像有點不合理,祂豈不是剛剛對馬大說:信祂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25-26 節)?祂豈不是知道,幾分鐘後拉撒路就要復活?那為何祂仍這麼悲憤、仍要哭?答案是:因為主目睹罪惡導致的死亡對人造成何等巨大的傷害。然而,死亡雖然可怕,也令人感到無奈,但我們由聖經得知,楊老師現已脫離世間一切的勞苦,他的靈魂與主耶穌一齊在樂園裏,那是好得無比的。當主再來時,楊老師就得著榮耀的復活身體,因為他信耶穌,必有永生。
問題來了,「信耶穌有永生」,這個「永生」究竟指甚麼?請聽耶穌親自為永生所下的定義。約翰福音十七章3節記載主向聖父祈禱,說:「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永生是認識聖父和聖子,而聖子道成肉身,把聖父表明出來,讓人可以認識三位一體神。聖經的「認識」不僅是頭腦上知道神,也包括委身給神,與祂建立關係,並且倚靠祂去遵行祂一切的吩咐。要留意,聖經的永生不是信徒死後、主耶穌再來時才有的,而是我們歸信耶穌的那一刻起,就開始擁有永生,認識神,並一生繼續認識祂、信靠祂、敬愛祂。「永生」最後的應驗,是主再來之時,我們獲賜榮耀的復活身體,在天堂繼續認識神,享受與祂的親密關係,更愛祂。
從楊老師身上,我學到兩樣功課。第一,就是追求認識神。楊老師一生不斷尋求漸漸地多知道神(西一10)。他原本有一份很好的職業,在溫哥華 Langara College 任講師。但他想更深知道神和聖經;於是59歲便毅然提早退休,前往維真神學院(Regent College)攻讀神學,由講師變身為學生。與他同期在維真讀書的杜錦滿博士告訴我,楊老師是全班年紀最大的學員。大家可以想像他用心求學的精神,比他年輕二、三十年的同學有過之而無不及。後來他選擇前往香港兩間神學院教書,神學院正是幫助人更明白神話語的地方。
楊老師一生渴求認識神,這對他兩個兒女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兒子後來放下建築師的專業,投身宣教事工;女兒也曾離開加拿大,到香港的基督教中學任教,幫助人認識主。
至於第二樣功課,就是完成神所託付的使命。約翰福音十七章3節論及認識神,第4節是主耶穌總結祂的一生。祂對聖父說:「我在地上已經榮耀你,你所託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成全」這個字的原文,和主在十字架上所說的「成了」(約十九30),字根相同。耶穌榮耀聖父,除了透過使人認識聖父得著永生,亦透過祂自己被釘死和復活。聖父託付給主的使命,主一一完成,讓聖父得榮耀。
楊老師完成了神給他的四個使命:
第一,家庭的使命。楊老師一生努力履行身為兒子、丈夫、父親的責任,特別是供養家人。
他曾經兩次因家庭需要而輟學:第一次是在名校英皇書院就讀期間,因要幫補家計,讀完中四便停學;第二次是為了養家而放棄前往澳洲的大學攻讀建築系。後來神為楊老師預備了 Anita 師母助他,一起承擔家庭使命,也給他機會到英國倫敦大學修讀土地管理。當時,他們的女兒只有兩歲,兒子剛出生,楊師母獨自留港照顧兒女,讓丈夫全無後顧之憂,到外地深造。我和太太有幸參加他們夫婦結婚60 週年晚宴,目睹他們美滿的婚姻及溫馨的家庭。每次楊老師給我們看他全家福的照片,內中有他們夫婦,還有兩個兒女及眾孫兒,他臉上總流露出滿足同燦爛的笑容。他為了神讓他完成家庭的使命而感恩。
第二,職場的使命。無論在甚麼崗位,包括任職於香港政府地政署和 Langara College,楊老師都全力以赴。而且,英語不是他的母語,他卻能夠在加拿大的大專教學,甚至擔任課程策劃主任,可見他是如何盡心竭力做好每份工作。
第三,教會的使命。信主後,楊老師和家人盡量參與教會的事奉。2018年他中風,他最氣餒、也是他最大的遺憾,就是不能繼續每月為教會的刊物《匯》撰寫讀經法。該會的周力行牧師告訴我,堂會內很多人(包括周牧師自己)由楊老師的言教和身教大得裨益。
第四,神學院的使命。楊老師64歲高齡,仍遠赴香港信義宗神學院教書,後因心臟病發而返回溫哥華。休養一年後,66歲的他前往香港建道神學院出任義務老師。建道院長蔡少琪牧師說,教牧學博士的同學十分欣賞楊老師的愛心,並敬佩他非常用心修改學員的作業。建道位於長洲島的山上,我最深印象是看見楊師母陪伴著夫婿,在上山的陡峭路上,一步一步蹣跚前行,不時要停下來喘氣,良久才抵達學院。尾隨在後的我為他覺得辛苦,他卻沒有因辛苦而放棄他在神學院的使命,九年後才退下來。他的一生令我想起保羅的話:「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徒二十24)
楊老師跟我們一樣都是人,有人的弱點,尤其是他中風後情緒波動,家人要格外包容。但主耶穌恩待他,讓他一生追求認識主,又完成他的使命,願榮耀歸給現在和楊老師的靈魂一起的主。有一日,信主的家人和親友將與楊老師在天堂重逢,到時候,他有榮耀的復活身體,再沒有疾病和痛苦,永遠不需要心臟起搏器,也早把輪椅丟掉。
美國有個幾歲的小女孩(我們叫她 Mary),她生來盲眼。有一日晚飯後,爸爸抱住 Mary坐在屋前的長椅乘涼。爸爸的弟弟(即 Mary的叔叔)從街外走過來,一面跟哥哥打手勢,示意他不要作聲。當他走到 Mary 面前的時候,突然從哥哥手中把 Mary搶過來,飛跑離開。叔叔以為 Mary被人搶走必定受到驚嚇,大哭大囔,想不到 Mary好平靜,一句話也沒說,只是笑咪咪的。叔叔忍不住,停下來,問:「Mary,你看不見誰把你由爸爸手上搶走,為何你不叫不哭,一點也不驚慌?」Mary答說:「叔叔,你說得不錯,我看不見人或物,不知是誰把我從爸爸手中搶走,但你忘記一件事,爸爸看得見,且看得好清楚,知道是誰搶走我,但他沒有大叫,又沒有追著你(我聽不見他的腳步聲);我知道一定是有人跟我開玩笑,那為何要驚慌呢?」
雖然我們不知道為何楊老師中風多年,亦捨不得他離開,但我們相信,主耶穌看得好清楚,亦會「睇實」楊師母和家人。願榮耀歸給三位一體真神!
(以上是鄺炳釗牧師在楊小松博士安息禮拜宣講的信息)
原載於《建道通訊》218期,2025年1月,頁22-23。
作者簡介
最新文章
编辑精选
[電子書]困境與抉擇:「建道研究中心30週年誌慶」跨學科研討會論文集/廖炳堂、倪步曉主編
2025 年 1 月 2 日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