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休老師分享】/ 張棠
回到建道事奉可說是神其妙的安排。在82、83年正藉我安息年其間從美國回到香港,在建道以客席的身份教學,完成後便返美繼續牧會。直至某一天,建道當年的教務長梁家麟牧師訪美,在我接載他往教會的公路上,他代表張慕皚院長向我提出邀請加入建道事奉。由於當時我所牧養的教會剛經歷購置新堂不久及開展植堂的事工,正發展蓬勃的時期,張院長的邀請實在使我內心有不少掙扎。而另一需要考慮的是家人在生活上的適應,尤其是擔憂那每天都由我接載上課及下課的小兒子,他更不能適應在香港的學習方式。但感謝神的預備,無論在教會以及家庭的需要均為我作了美好的安排,使我能安心的於1994年正式加入建道的團隊事奉。
我與建道的關係可追溯至 1966 年,我當時在建道修讀學士課程,只修讀了兩年,仍未畢業便往加拿大及美國等地繼續進修。因此,我經常對人自嘲說:「我於建道取不到學位,卻取得一個床位呢!」但我對建道的情懷卻因這兩年的學習而開始在內心孕育、成長,一直沒有忘記母院在神學教育上啟蒙的恩惠。1994年出任行政副院長的崗位以來,需要關注的工作範圍包括學院的硬件(設施)及軟件 (人事)。隨著學院迅速的發展,校園內的各項設施都相應地需要增加、翻新或改建。還記得我剛上任時,有些建築物是剛建成不久、有的是仍在興建當中、有的是在計劃當中,所以需要經常與承建商洽商,有時甚至因為工程進度而產生不少爭拗;這些片段,現時回想起來仍印象深刻,歷歷在目,猶如昨日。另一件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事件,就是往大鴉洲搬冷氣。當年資源並不豐富,學院內並不是所有辦公室及房間都有冷氣設備的。後來知道政府關閉當時位於大鴉洲的難民營,有大批的舊冷氣機可送給學院,於是馬上與事務部同工林炳光及另一事務同工乘船而去,一行三人把大批的舊冷氣機搬回學院使用。這次旅程雖然辛苦,但很感恩,能為同工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實在感到開心。
我本身對建築或設計可說是一竅不通,但神卻給我智慧及創意讓我能將學院內有限的用地及空間有效地利用,發揮最合適的功能。同時也因此緣故,致使我在過去十五年的服事中踏遍校園內的每一寸地方,對每一幢大樓或每一間房間我都非常熟悉。感謝神,在我退休之年可看到校園內一幢幢的校舍經過維修工程而美化起來,並且在此刻各項需要翻新的或是改建的工程也相繼完成,能為同學提供更優美及舒適的學習環境。
當然,在這十多年的服事裡也同時見證了很多人事上的變遷。與同事或職員的合作上,我當然有經歷過喜與憂、感恩與失望的時刻;不竟各人有著不同的性格,相處實在需要時間來相互磨合。但感謝神給我耐性,並幫助我處理人事上所遇到的問題。多年的共事,我對各職員同工也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
在建道除了處理行政及事務等工作外,也感謝神給我有機會透過教學去服侍學生。雖然曾任教的科目不多,主要都是教授圍繞教牧領導、講道法與教會行政等課題,但我仍享受和同學之間相處的時候及很珍惜與每一位同學所建立的關係。正所謂教到老,學到老,年青一輩的神學生在許多的議題上給我很大的啟迪和看見。謝謝他們在教學互動上成了我的導師!
在未來的日子,我仍然持著退而不休的精神為神工作。我看到神為我開闢另一條的事奉道路,就是協助教牧們,尤其新晉的校友們面對在牧會上所遇到的困難,利用自己多年來在牧會及學院所累積的行政經驗,以導師指導(mentorship) 的方式來培訓他們。求主賜智慧及體力給我踏上這新的事奉道路,在神學教育上略盡「循環再用」的功用!
回顧過去在建道十五載的事奉,除了數算主恩之外,心中謹謹記著這節經文:「僕人照所吩咐的去作,主人還謝謝他麼。這樣、你們作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作的本是我們應分作的。」(路十七9-10)
靠主恩典,為主榮耀!
原載於《建道通訊》156期,2009年7月,頁11。
最新文章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编辑精选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