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專欄】神學教育的理想與實踐 / 朱裕文
神學院一直以培訓工人為神的國度並傳揚祂的福音。為此,神學教育都以栽培獻身者,裝備他們的聖經知識、靈命和事奉為目標。過去幾十年間,香港的神學院實在發揮了培育教會人才的職任,幫助香港教會發展和增長。然而面對大多數生長在新時代的一輩,教會又處於怎樣的狀況呢!
進入二十一世紀新紀元,無論在科技敎育、經濟、政治和社會文化上都產生種種變化,帶來信仰與價值觀念的衝擊。因著這些轉變,教會年青一代信徒對信仰的追求,已不再停止或滿足於傳統層面的信仰詮釋;他們所關心的,是信仰與他們所處的世界的適切性,敎會對社會性與政治性問題所持的態度,和以怎樣的立場去回應時代,這都是今日敎會不能迴避而既現實又貼身的議題。毋庸置疑,神學院作為培訓神國工人和支援敎會的基地,同樣需正視這個現象,這是現今神學教育的一項重大挑戰,就是為二十一世紀造就適切時代的教會工人。
長久以來,教會盼望神學院供應熱心傳道和有事奉恩賜的工人,領導信徒傳福音,使教會不斷增長。過去教會一直十分著重傳道人的靈性和品格,認為屬靈品格才是塑造生命的階模,而視知識為輔助傳道的工具這種看法確實有它的道理,但也不能因此抹煞了知識的重要性。從另一角度,神學教育應顧及全人並達到全面的發展;全人包括知識、情感和意志三方面,使獻身者在學識、靈命和品格上都能達到事奉上的平衡。那麼,一個人怎樣做人、怎樣做學問、怎樣事奉,當中應該有共同的基本條件,就是一定要認識神,並且認識我們的時代。今日神學教育的使命,應該是一個理想,在面對多元化的社會和教會,回應多元化的需要,探討不同處境中的議題,思考合乎聖經的答案,並且建議可行的方案。
進入資訊時代,現今教會不難找到以基督徒立場去回應時代性問題的刊物,那些刊物都是嚴謹地針對時幣,分析問題,其參考價值是肯定的。然而,討論那些議題都有其局限,無論在篇幅,或期刊給予討論的空間上,都不容易使讀者在探討教義和反省信仰觀點的同時,能相應提出合乎聖經真理的立場,並達到這交流和實踐的目的。
神學教育較易做到整合「工程」,經長時專注一個學科,從知識到實踐,教室內到教會裡,使信仰能具體化應用在生活中。
今日敎會應盡所能利用文字和資訊科技傳揚福音,但同時需要穩固福音派神學路線,不要因過去有牢固的信仰傳統而忽略聖經教義與時代問題癥結的關連性。例如一些文化神學、政治神學、社會倫理等範疇的議題會是神學探討的焦點。神學院若增設這方面的研究,也要裝備傳道人的心理與靈性,認識自己並發掘內在的領導力,牧養群羊。
神學院不是為訓練只知做工的工人,乃是訓練那些被神所用,成為屬神的工人。
原載於《建道通訊》119期,2000年4月,頁18。
最新文章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编辑精选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