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伊斯蘭與更正教的社會參與因素與教導──香港個案/黃玉明

本文比較伊斯蘭與更正教的社會參與因素與教導。研究顯示香港更正教的社會參與較多的主要因素如下……

Bradley, James E., And Richard A. Muller, eds. Church History: An Introduction To Research, Reference Works, And Methods/湯泳詩

本書編者將美國福樂神學院(Fuller Seminary)研究生方法論研討會(Ph.D./ Th.M. graduate seminar on methods)的課程內容和課堂討論編輯成書,付梓出版,成為一本十分珍貴的有關教會史研究的專門工具書。兩位作者分別任教於美國福樂神學院和加爾文神學院(Calvin Theological…

Wengert, Timothy J., And Charles W. Brockwell, Jr., eds. Telling The Churches’ Stories: Ecumenical Prespectives On Writing Christian History/湯泳詩

本書是1988年至1991年間美國基督教協進會(National Council of Churches)下的信仰與教制(Faith and……

「三自」與中國教會的組織建設 /梁家麟

本文旨在討論中國教會的組織建設問題。上世紀五十年代,「三自」因應政治需要而建立,並隨即取得中國教會的領導地位,但它卻不是中國教會的正式行政組織。…

探討城市化浪潮對中國穆斯林「遷移者」在信仰上的影響 /鄭曉春

中國城市化對兩千萬少數民族穆斯林在信仰上有何影響呢?筆者嘗試將受「遷移」影響者分為三類,並希望在宣教上能對症下藥。

Thomas Aquinas’s Virtue Ethics And The Implication For Sino-Theological Ethics(多瑪斯·亞奎那的美德倫理對漢語神學倫理的意義) /郭鴻標

本篇論文主旨是從神學角度證釋亞奎那的美德倫理。亞奎那認為生命的目的是朝向上帝;但是許多人誤解亞奎那只根據人類理性論證上帝存在的觀點,他們忽視了亞奎那哲學中超自然部分。…

Schleiermacher On Piety: A Theological Response To The Enlightenment(施萊爾馬赫論敬虔──對啟蒙運動的神學回應) /郭鴻標

十八世紀西歐經歷宗教戰爭後對將來持樂觀態度,啟蒙運動的影響由英國擴展至法國和德國。德國啟蒙運動的焦點是歷史研究,萊辛質疑偶發及個別歷史事件如何引申永恒意義。康得將知識定為經驗客體的範圍內,而不是事物。理性主義帶來經驗主義及對形上學的抗拒,理性成為判別真理的標準,影響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挑戰基督教信仰的真實及適切。…

早期基督宗教從不同宗教文化中崛起—馬太福音詮釋猶太律法的含義 /黃根春

宗教並不存在於沒有人居住的社會中,它們是一系列始於人的信念和價值觀。在不同的宗教價值中,衝突或張力是不可避免的。衝突可以發生於宗教與宗教之間,也可以是宗教內部之中的。基督宗教也不例外。當它在第一世紀崛起時,有它特定的希羅世界,特別是猶太教的背景。早期基督宗教其中一項重大的課題就是猶太與外邦基督徒之間的張力或衝突。…

拉賓。《了解舊約:讀者指引》(Rabin, Elliott. Understanding The Hebrew Bible: A Reader’s Guide.) /甘汝誠

作者在中清楚說明其內容:本書的寫作目的不是提供學習《舊約》的詳細資料,甚至不是介紹甚麼入門方法。要是有甚麼算得上學習重點,就是可以用不同角度來看《舊約》。…

陳村富。《轉型期的中國基督教──浙江基督教個案研究》 /梅璧珠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由第一章至第五章所組成,是作者的中文研究報告結集。第二部分由第六章至第七章所組成,是作者根據前五章的資料濃縮而成的兩篇英文論文。由於內容重複,故此本文只評論第一至五章。…

The Authorship Of 2 Thessalonians Is Pseudonymity A Better Alternative?(帖撒羅尼迦後書的作者身分──冒名作者的理論是否能提供較好的解讀?) /謝品彰

自18世紀末開始,學者便質疑保羅作為帖撒羅尼迦前後書作者所重建的歷史語境。反對他是帖撒羅尼迦後書作者的理論可綜合為以下數項:(1)非保羅思維;(2)文體仿照;(3)神學差別;及(4)風格差異。非保羅思維的論點過於主觀,且缺說服力。文體仿照則忽略了其他保羅書信也有同樣現象;再者,帖撒羅尼迦前後書的完成時間相隔甚短,故同一作者很有可能記得曾寫過的內容。…

Are We “Misreading” Paul? Oral Phenomenon And Implications On Exegesis Of Paul’s Letters(保羅是否被我們誤解了?──口述傳統及其含義如何影響保羅書信的詮釋) /曾思瀚

過往,口述研究總是局限於非聖經文學的領域;但自從福音來源鑑別學採用口述背景為釋經角度後,口述研究便從次要的周邊地位,邁進聖經研究的範圍中,並佔有不可或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