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 年 7 月 1 日
Salvation In The Old Testament: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Object And Content Of Personal Belief(舊約中的救恩──個人信仰的對象及內容) / Walter C Kaiser, Jr. 凱瑟
本文在舊約救恩觀念的前題下,探討個人信仰對象和內容的問題。
1994 年 7 月 1 日
Sociolinguistics In Bible Translating(社會語言學與聖經翻譯) / Eugene A. Nida 奈達
翻譯不僅要考慮文法結構或字意的因素,更要兼顧社會語言學的層面。若要了解這方面的重要,讀者不得不明白言語的心理及社會功能。言語的心理功能主要反映個人對世界整理及回應的需要;言語的社會功能就是令人有一些改變。言語的心理功能主要包括表達和理解,這是用說話描述事物或表達情緖的能力。…
1994 年 7 月 1 日
A Framework For The Computional Analysis Of Text In Bibical Studies(電腦分析文本架構之聖經研究) / Mitsuru Sakitani 崎谷滿
作者在本篇文章中討論用電腦分析經文的架構(Framework for the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Text [FCAT])來研究聖經。
1994 年 7 月 1 日
中文聖經的漢字字型問題 / 黃錫木
本文爲一硏究計劃之報告,此項硏究計劃旨在將現存三個電子聖經版本 (《新標點和合本》、《現代中文譯本》、《呂振中譯本》)裡的「特別造字」轉爲「標準字」(big……
1994 年 7 月 1 日
一個神聖的決定(林前二1~5) / 曾立華
今天,敎會談到牧養路線或模式、佈道及差傳的策略時,往往集中討論其實行方法(這當然也是必要的),卻忘記了更重要的事,就是怎樣將福音傳得更完備、更具屬靈影響力;換言之,我們常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1994 年 7 月 1 日
王成勉。《文社的盛衰──二零年代基督教本色化之個案研究》。 / 梁家麟
這十餘年來,無論在台灣、香港或中國大陸,都冒起了一批有志從事中國敎會歷史研究的學者,其中他們不少是專修歷史的,能用嚴謹的史學方法來整理及復原中國敎會歷史面貌,王成勉博士便是其中一位。…
1994 年 1 月 1 日
Why is There Song Of Songs? And What Does It Do to You When You Read It?(為何雅歌存在?它與你何干?) / David J. Clines 克賴斯
本文旨在硏究雅歌的組成及讀者的領受,討論「爲何雅歌存在?」及 「它與你何干?」兩個問題。
1994 年 1 月 1 日
儒家性善論:一個基督徒的評議 / 梁家麟
「性善論」不是孔、孟二人學說的起點,反倒只是他們的「人皆可以爲堯舜」的信念的一個必要的前設,而後者才是儒學理論的起點。孟子相信,惟有肯定人性本善,才能保證人有爲善的能力。人性的「善」不是在實踐意義中的「事善」,而只是本體上的「體善」,故二者的含義不盡相同。…
1994 年 1 月 1 日
What Case Is This Case? An Application Of Semantic Case In Biblical Exegesis(這是甚麼「格」?──「語意格」在釋經中的應用) / 黃錫木
本文依據一近代語言學理論「格的理論」(Case Theory)說明語意格(semantic case)能夠有效地研究希臘文的不同格(grammatical case)的各種語意功能。語意格的目的,並非將焦點放在不同變格詞尾(grammat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