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與基督教 / 蘇遠泰

孫中山先生年少時曾受洗歸入基督教,臨終時自證為基督教徒,但他沒有教會生活,生平亦甚少提及基督信仰。因此,孫中山與基督教的關係便容易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立場去詮釋。…

教會權力與大陸鄉村社會──對華北某縣天主教會的考察 / 吳飛

本文試圖通過對華北一個天主教教區的個案調查,探討近年來民間天主教會組織內部形態的變遷以及與鄉村社會其他文化網絡的關係。

今夜宿誰家?儒家與教父靈魂觀的比較 / 楊慶球

本文試把儒家對死後世界的靈魂觀與基督教的靈魂觀作一比較,儒家自先秦開始,便確認人生的重要,但死的靈魂世界,則放入存疑不論的範圍,「未知生,焉知死」,是一注腳。而子產對靈魂的看法,則為漢以後儒家論死後靈魂的理論基礎,但這基礎並不能成為儒家靈魂學的知識論。…

論圖書評論的基本規律──一個回應 / 葉敬德

《教會在後現代的省思》是唐佑之教授將他在新加坡三一神學院華文教牧進修研討會主領系列講座的講稿補充編輯而成的作品,內容論及「當代神學思潮、文化演進以及社會變遷」,期望「以最簡要的論述」,概括作者「對這時代的體認」,使教會「在祈禱與默想之餘,作深切的省思」,「明白神的心意」,能夠「有效地傳揚福音」。…

陶理編,李伯明、林牧野譯。《基督教二千年史:自第一世紀至當代》。(Dowley, Tim, ed. A Lion HandBook: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rev. edition) / 湯紹源

一直以來,市面上缺乏一本有分量,同時又能普及的中文教會歷史著作,李伯明和林牧野翻譯的《基督教二千年史》正正符合以上的要求,該書的原著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在1977年出版,1990年修訂,一直廣為英語世界所採用,……

趙天恩、莊婉芳。《當代中國基督教會發展史(1949-1997)》。 /邢福增 

對史學工作者來說,當代史(contemporary history)的研究確實面對著相當的困難。

鄧肇明。《滄桑與窘境:四十年來的三自愛國運動》。 葉菁華。《尋真求全──中國神學與政教處境初探》。 / 梁家麟

有關中國基督教歷史的研究,中、港、臺三地陸續有新作品問世。

聖經/神學研究之電腦輔助工具簡介 / 潘仕楷

隨著電腦產品日益普及,一般從事聖經或神學研究的人士(包括教牧同工、神學教育工作者、神學生等)使用電腦也日漸增多。

The Implied Ethics Of Postcolonialism(後殖民批判所蘊含的倫理) / Mark G. Brett 布雷特

本文透過分析人類學有關「文化滲透」的研究,及後殖民「含混性」研究之間的關聯,指出企求保存單一文化的舉動是錯誤的;並以古以色列及現代本色化政治為例說明。…

POSTCOLONIAL HERMENEUTICS:The Generation And Communion of Indigenous And Historic Theologies(後殖民詮釋學) / Kurt A. Richardson 理查森

作者在這篇論文中提出以下的問題:當西方神學家放下本身神學及政治建構的霸權時,甚麼會成為他們與非西方神學家達成互相了解及共識的基礎?既然神學論述已日趨多樣化,《聖經》與及其繁多的譯本,會不會就是這種互相了解及共識的接觸點?…

RE-MEMBERING THE BIBLE IN SOUTH AFRICA:Reading Strategies In A Postcolonial Context(後殖民的解讀──一個南非的處境) / Gerald O. West 韋斯特

雖然《聖經》是由西方宣教士及殖民者傳入非洲,但作者認為,與西方基督教相遇和與《聖經》相遇必須分而視之。本文的論述指出,一個對非洲人民不同的詮釋及應用《聖經》方法的嚴謹探究,能使被殖民化的非洲人自身有力及以尊嚴解讀《聖經》。…

民族認同與香港人的身分危機 / 邢福增 

身分認同問題是神學建構的重要課題。本文首先探討香港人在回歸過程中呈現的身分危機,特別是土生土長一代對「香港人」與「中國人」兩種重疊身分的認同與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