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道學刊42期
2014 年 7 月 1 日
TWO ONTOLOGIES Two Approaches/Mateusz Oseka
The present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ntologies of old Schelling and of Hegel and their approach to the world.
2014 年 7 月 1 日
晚清中國的馬可福音詮釋與使用——以花之安《馬可講義》為中心/王志希
德國傳教士花之安(Ernst Faber,1839-1899年)出版於1875年的《馬可講義》,便是一個在晚清中國的歷史處境之中對聖經文本進行「詮釋」與「使用」的重要典範。本文擬探討花之安在《馬可講義》之中如何因應晚清中國的社會文化處境,來「詮釋」與「使用」馬可福音文本,使該文本與中國發生聯繫。
2014 年 7 月 1 日
神聖實在與後現代語言轉向——范浩生及林貝克的比較/郭偉聯
後現代語言轉向令神學言說如何指涉神聖實在備受爭議。林貝克及其代表 的後自由主義神學,利用維根斯坦的哲學思辯來將神學言說安置在文化—羣體 之中,強調聖經敘事的重要性,並且以這兩點來賦予神學言說的合理性。
2014 年 7 月 1 日
世俗主義與人文精神能否協調?——評價保羅‧庫爾茨的世俗人文主義/關啟文
本文首先會以美國哲學家庫爾茨(Paul Kurtz)為代表人物,詳細闡釋世俗人文主義的思想,第二部分則作出批判性的評價,作者會論證:人文精神本有很多可取之處,但把它種植在自然主義的泥土上,是難以成功的。
2014 年 7 月 1 日
「我信聖徒相通」的當代意義/李文耀
本文旨在點出sanctorum communio有兩個可能意思,除了指涉「聖徒相通」,也指涉「參與在聖禮中/共享聖物」,只是後者在基督教圈子中不被重 視,直至普世教會合一運動重新把「共融」(communion)帶回討論後,參與聖禮的行動再次得到注視,成為建構教會論的一個重心。
2014 年 7 月 1 日
二十世紀基督徒傳道者接觸中國穆斯林的知識準備──梅益盛及其文字工作的評析/黃玉明
本文研究二十世紀初梅益盛(Isaac Mason)為基督徒傳道人接觸中國穆斯 林的知識準備。作者首先建構了梅氏為向穆斯林傳福音預備的基督教書冊的歷 史,然後就着梅氏在伊斯蘭教知識上作為局外人和在基督教知識上作為局內人 的因素,來評論他的文字工作。
- 1
- 2
最新文章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编辑精选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