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道神學院百年史》介紹

建道神學院在1999年將邁進一百周年。能夠在這個難能可貴的時刻,成為學院一員,參與各種慶祝活動,實在教人激動不已。據筆者所知,這是在臺灣以外,全球迄今仍存的華人神學院中歷史最悠久的一間,為著慶祝這個特別日子,學院決定撰寫出版《建道神學院百年史》,以誌念上帝多年來在學院裡的奇妙作為。

一百年當然是個不短日子,特別是對於只有二百年不到的更正教在華史而而,一百年佔去其中過半。建道神學院可以毫不羞愧地說是伴隨中國教會史而發展的。

在抗日戰爭以前,建道由於地處廣西梧州一隅,以廣州話授課,畢業生大多受聘於廣西宣道會各堂,因此對中國教會整體影響有限,最多僅限於華南地區。但在抗戰期間,華北首先受到戰火蹂躪,不少神學教育工作者及有志獻身的年輕人南下,加入學院行列,使學院的影響範圍有所擴大。而在1949年遷香港後,建道正式進入中國解放後普世華人教會的中心,參與香港及普世教會的建設,影響大為增加。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建道在宣教與拓荒事工的参與。早在二十年代,在翟輔民故院長帶領下,好些建道畢業的福音戰士投入南洋宣教行列;而在五十年代以後,另一批為數更眾的畢業生開赴東南亞各地工場,對華僑乃至土著教會都有重大貢獻。六十年代以後,隨著眾多校友移居北美,建道的影響力亦伸延到北美的華人教會。

由於影響範圍不斷擴充,建道歷史與廣西宣道會、1949年後的香港、東南亞、北美及世界各地華人教會,皆變得難以分割。翻閱有關史料,在其中發現許多促成華人教會日後轉變的元素,或反映華人教會轉變的象徵,對我們認識華人教會的過去和現在有極大的幫助,不少過去不解的現象都豁然開朗起來。為此,我在撰寫百年史時,決定不僅孤立地縷述這所神學院在不同時期的概況,更將之置放在社會與教會的脈絡下,藉以透析其時代意義和貢獻。我們的焦點是建道在華人教會,及建道與華人教會。正如研究美國富勒神學院,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二次大戰後西方福音派運動;藉著研究建道神學院,我們對華人教會的發展策路、屬靈傳統與事工模式,將有更深刻的認識。

內容方面,《建道神學院百年史》全書約二十三萬字,分開廣西梧州與香港長洲兩個時期(它們恰好各佔一半時間),再按學院或時代大事細分篇章,每章各佔約十年時問。基本格式是首先介紹時代背景與教會情況,再敘述學院發生的重要事件及所關涉的人物。每章結尾是建道與該特定年代的社會和教會的相互關係的討論。歷史與人物是難以分割的,為了紀念每位與建道有關連的教師和同學,我們盡可能保留他們的名字,有些且會作簡單的生平介紹。不過,由於相關人物太多,不能均作詳盡的生平記述,我們只能採用詳古略今的原則,並以他們與建道關係的長短深淺(而非他們的個人知名度),來決定報道篇幅的詳略:他們對「開荒、吃苦、火熱」的建道精神的表現,當然也是重要的評鑑標準。本書涉及上千人名,對於我們認識華人教會應有相當幫助。

至於寫作方法,我們採取編年體和記傳體的混合形式,既以較詐盡篇幅褸述某個事件或人物或制度的前因後果,又以年分先後來鋪陳歷史事件。如此一方面不會遺漏過多史料,但另方面也不會使全書變得太過肢離瑣碎。當然,兩種寫作方法兼具,總是帶來一些編整上的困難,因此不完全諧協的地方是無法避免的。在這個寫作格式的問題上,邢福增博士曾與我多次斟酌討論,在此謝謝他的仗義。

百周年是一個百載難逢的機遇。撰寫百周年歷史是個難得的榮寵。而我相信,能夠閱讀這本饒富紀念意義的書的您,也是至感可貴的事。我們邀請您加入這個激動人心的行動。

原載於《建道通訊》114期,1999年1月,頁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