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道人,係我!】三位退休老師對談 / 訪問:林智妍、採寫:周以心
陳耀鵬牧師 副院長/副教授/《建道通訊》主編/何義思教席副教授
何啟明牧師 實習部主任/教牧系副教授
曾錫華牧師 跨越文化研究部主任/學生佈道團顧問/跨越文化研究部副教授
問:這份事奉/職位最開心的地方在哪裏?最有成就感是甚麼?
陳:事奉最開心的是,部門的上司是何啟明(一笑)。我做副院長後,最開心的是我把職員當作我的牧養對象。這些職員跟我教課的同學和關心小組的同學有點不同,他們是我特定並且是比較長遠的對象。
何:我最開心的兩方面是教學和行政。教學方面,當中教的講道課,好像第二春。因我喜歡研究講道,加上能夠跟呂焯安牧師和陳耀鵬牧師一起教這課,所以很開心。行政方面,跟(何鄭惜玉)師母一起在實習部事奉,對同學的實習督導、工場的指引、以及對香港教會都有所接觸。而因為我跟師母一起搭配,她做了很多的瑣瑣碎碎的工作,使我不用兼顧太多行政工作,令我很開心。
曾:我最開心的是教書,可以跟同學一起,他們很單純。另外就是可跟宣教系的老師曾景雯牧師、溫以壯牧師和滕張佳音師母一起同工,他們在某個範疇都是專家,我從他們身上有不少的學習。我也很感恩,因我也有機會跟同學去海外督導他們的實習,視野開闊了很多。其次,教書有個好處,就是很自由,有很多空間幫助差會,做董事或顧問等,這也同樣開闊了我的視野。這都是很好的感受。
問:大家牧會經驗豐富,面對過不同會友,但遇到頭痛的同學,怎麼面對?
何:兩個角度。從宏觀的角度,就算有同學有了頭痛的事情,都不是一個人去處理,因為我們有學生事務部、教務處、實習部,也有關心小組,所以我們的擔子跟教會的牧養不一樣。微觀點來說,如果是頭痛的學生,過一點時間後他就走了:但教會裏,他可以一生都在那裏盯著你。不過其實真的不覺得有什麼頭痛的學生,試過有同學碰到轉課程的問題,但主要是關心及幫助那位同學,而且有時候也會轉介給相關的部門。
曾:我的看法是,沒有問題學生,只有學生的問題。
最棘手的個案是某一年的海外實習,我們的實習生跟督導人吵架。我該怎樣幫助這個同學和宣教士互相調和呢?宣教士也很有性格的,沒有性格就不會宣教。那實習生隔晚應承我他會忍,第二日就通知我他爆發了,然後申請三個月假期,因為他受不了。你給不給他?這樣的情況雖然不多,但我也有責任,因為我要做檢視(screening),他們也要去宣教成長營,過程裏希望能早點察覺問題然後處理,但出事的時候,感覺是我看漏了眼。最糟糕的案例是,實習生全時間暑期實習時,做到一半就回香港,跟督導人翻桌子。
問:老師之間有沒有衝突?怎樣化解?
陳:我先說同學,我同意曾牧師所說:我們沒有問題學生。即使有很嚴重的抑鬱或是心理病的,入學和畢業時也經過心理評估,並且經過建道的訓練,是可以做傳道人的,至於能做多久就不知道了。至於同事之間的衝突,這是難免的,因為在機構裏面,大家都有不同的性格、看法、意見、異象、或方向,最重要是離職的時候,大家好聚好散。譬如剛剛的例子:實習生和督導人有磨擦。神學生要走,這個無所謂,但如果你翻桌子再走就不好了。那建道在這10多年裏有樣大的發展,當然會有很多適應、很多衝突、很多調整、和很多改變的需要,但神有保守:沒有一位學生被趕出學校,也沒有什麼醜聞,甚至打架——吵架倒是有的,但都是有文化的。
問:不知道大家對退休有什麼想法?對前景有什麼期望?最後也請大家分享一些臨別贈言。
陳:我今年九月就從建道的職分上正式退休了,之後會回到加拿大的家。我過去在那裏牧會20年,這段日子也跟教會接觸。如果沒有意外,我會繼續在教會事奉,甚至在神學院教學或是行政上一些參與。雖然說退休,但我想只要神智還清醒,我希望可以繼續有服侍的機會。至於跟建道的關係,如果有需要而我又能抽身,可能我也會回來。
何:先不說退休也有不捨得的,特別是跟同學。這10年我在建道很開心,生活穩定,收入也穩定,事奉也適合我的範圍。我存一個心態:我知某處主能用我。
這是我上學期講的一篇道,我跟同學說,我也對自己說。我像是一頭驢子,不論去哪裏,最重要是主耶穌騎着,然後得到榮耀是耶穌基督自己。我有幾樣可以做的:如果能教書就最好——不一定在建道,因為我備課10年了,如果突然沒有課教就浪費了。正如陳牧說的:在有體力精神的前提下,有書便教,有道便講。
曾:我在聖經裏看不到「退休」這個字。我覺得「下崗」會好點:你走下崗位。在民數記第四章也說到,利未人、祭司130歲到50歲都事奉,50歲之後就下崗。我們做到65歲,比他們多15歲,所以可以很坦然地拍拍屁股繼續行。就像陳牧說的:沒有遺憾。可以做的我做了——當然不是全部都是我想做的,我們也接受上帝的安排。不過說到下崗,昨天跟蘇利南的長老溝通,得知梁得人牧師65歲在紐約華人宣道會退休,然後去蘇利南宣教,之後去不同地方,最後去巴拿馬,到95歲才因為膽固醇過高而回紐約退休。我想這也是個鼓勵。我也很感謝上帝,我很記得很多年前華人宣道會的一位台灣牧師退休時說了一句:「感謝主,終於做到今天65歲。」今天我終於明白他為什麼這麼說了。能做到今天,全是上帝豐富的恩典。我未來一兩年會繼續在建道幫忙,如果對差會或機構有可幫助的地方我也會幫。
我想說一句。我們很多時候說,上帝呼召我們,上帝揀選我們。其實我覺得,走了幾十年的事奉道路,更重要的是我們選上帝。在我成長當中,我覺得事奉上帝是尊榮的工作,我從來不覺得奉獻是很慘的事情。自奉獻後,上帝恩典足夠,我們揀選上帝,給自己一個機會。我想跟年輕一代說,你等世界選你,你未必會被選到,除非你很突出。我想說鼓勵的話是:選擇上帝,讓上帝來帶領你。上帝的恩典是讓你尋求的。
陳: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當中有幾句挺有趣的:「你的身體如何,你的日子也如何。」我想真的要鼓勵弟兄姐妹,包括自己:身體不好,就很多事做不到。另一句也有意思:「不要說『如果』(What if),只有結果、成果、效果。」不要回頭看,而是向前看,前面還有很輝煌的結果、成果和效果在等著你。我覺得這個很有意思。我想我應該做不到95歲,但做到死的那天,都是忠心,就很好了。
何:能事奉,發揮上帝給你的恩賜,這是很大的恩典。這幾年多了機會研讀聖經,比以前更深入。在建道,一位資深的聖經學者曾跟我說:「你想想,別人給你錢讀聖經。」我研究聖經,還講道,也會找學生吃飯,把我怎樣領受上帝給我的恩典跟人分享。我自己的信念(conviction)是,把自己有的跟別人分享。
原載於《建道通訊》196期,2019年7月,頁19-21。
最新文章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建道通訊217期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编辑精选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