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專欄】搔著癢處 (賽六十一1-3) / 湯紹源
十年前的香港和今日的香港是何等不同的呢?現在人多了,不同的人種也多了。來自不同背境的人也多了。相信大家都有同樣的經驗,袛不個幾年前,香港碰到面的人都是講廣州話的,但是現在隨時隨地都聽到講普通話的人,無論在街上,在地鐵上都是。其實,今日的香港,和今日的中國一樣,面對著新文化,新潮流的沖激。文化就牽連著語言,所以人家和你說的說話,總要弄得清清楚楚。如果今日有人對我說:「我愛您! 」我第一件事要回問的是:「你說愛的意思是什麼呢?」因為每個人的背境文化不同,究竟他所指的「我愛您」帶著什麼含意。其實就算不講宏觀的文化,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文化也不一樣。男孩子的我愛您的意思可能是我想和您結婚,從今以後這個您就替我料理家務、生孩子、帶孩子…。女孩子可能想是一生美麗浪漫、在沙灘漫步、在月下談心、天涯海角的依偎。是,我們每個人因著不同的氣質、不同的遭遇而對事物產生不同的理解,並對不同的說話有不同的解釋,更加上社會在轉型期造成的混淆,我們更應小心說我們的說話。
尤其是我們傳福音的時候,我們的信息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信息。我很喜歡一本書,書名是「你得救了嗎?」作者說:「你得救了嗎其實是一個非常模糊不清而又令人感覺『老土』的問題。」不知道你有沒有同感,我就有非常大的共鳴。你跟我講「得救」,我可以跟你解釋「得救」的聖經意義,歷代的神學對救恩論的不同見解,來給你一個三小時的講座;但我也可以解說為今日我不須要講道,我可以平平安安的坐在你們當中安然聽道!所以當我們說「你得救了麼」的時候最好說清楚究竟是「從什麼得救呢」?如果是從罪中得救又是從什麼罪中得救出來呢?正是如此,當我們和人家傳講福音的時候,當你說耶穌救你的時候,也是需要指出耶穌的拯救究竟拯救我們於什麼。
耶穌向眾人傳講天國福音時是非常清楚的,他在開始三年傳道事工第一件做的事就是向人宣佈什麼是福音,人可以從什麼得救。耶穌基督所唸的聖經正是今日所用的幾節經文。他用以賽亞的說話宣告,他交付我們的諾言和使命是告訴有需要的人,給他們一個積極適切的解決和真實可靠的盼望。
以賽亞當日所面對的處境跟我們沒有很大的的不同。同樣是社會轉型的時候;社會很混亂,思想形態很混亂。政治在改變,據說是會變得更好,但誰都不敢擔保。
有些人活得不錯,借著社會的改變發了點財。但亦有許許多多的人沒有這麼走運。這些都是生在夾縫的人;遭受社會遺忘的人。不單受到社會遺忘,亦受到宗教領袖所遺忘,以賽亞先知稱他們為「謙卑人」,可能譯作「貧苦無助人」會更加貼切,如果作俗語就是「有冤無路訴的人」。
有些人生長在好的家庭,好的處境。生理、心理的成長都很建全。但對於某一些人,他們的遭遇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有的人可能出生在破碎的家庭,有的人可能生於極其窮困的家庭。生理和心理的成長都有缺陷。我就認識一位朋友,三歲才懂得走路,讀書不到四年級。請不要誤會;一,他並不是特別蠢,智商不足八十的人;二,他也不是七八十歲上兩代的人,讀書機會甚少。而是他的父母特別的窮,少時候住的木屋根本沒地方給他學爬學走路…。也有一些人的家庭不正常,以至他們很難和人相處,因為他們在家的時候父母沒有好好的跟他們相處過。祗有打和罵,並沒有愛和體諒。他們本都是被這社會壓榨過的人覺得他們是社會負擔的人。這都是先知所講「受傷的人」。
又有一些人為著政治的緣故,經濟的緣故,犯罪的緣故,他們正在監牢裡;他們是「被擄被囚的人」。為著種種不同的原因,或是無辜、或是罪有應得。總之,他們是社會所否定的人。
今日的香港仍然充滿著這些人。有些明顯,有些不明顯。而今日我們如果說要傳福音給他們的時候,究竟有什麼說話「搔著癢處」呢?教會又能為在教會以外的人帶來什麼實際建議呢?
以賽亞的宣告是針對人的需要而發的,因為這正是上帝的承諾。惟有我們首先認識他們,瞭解他們,這才能講出好消息,人才能聽得見好消息,才是他們的福音!為著這一班社會所否定所遺棄的,我們又有甚麼福音呢?有實在一點的說話嗎?
原載於《建道通訊》107期,1997年3月,頁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