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得天上冠冕的梧州老校友:石愈堅牧師/黃彩蓮
黃彩蓮 2002班校友
石愈堅牧師,生於1930年,2016年2月17日早上11時58分安息主懷,享年八十六歲。她祖籍廣西上林縣,是壯族人。1947年入讀建道聖經學院,是梧州建道最後一批學生。因着解放的緣故學院解散,她留在廣西,成為沒有畢業的老校友。
2016年2月18日,當我收到石牧師安息主懷的消息後,內心感覺沈重,禁不住想起過去從書本得知,及三次探訪石牧師的片段。此刻,很想從這些回憶,向這位一生愛主、一生忠心事主的老牧者、老校友,表達深切的悼念與致敬。
書本的認識
本人1999年入讀建道,那時正值慶祝建道創校一百周年,學院出版了《我們的薦書——建道神學院梧州期校友見證集》一書。於是,我首次從書本認識石牧師的生命故事。[1]
石愈堅牧師,八歲信主,十一、二歲,母親得了一場怪病,然後經歷神的醫治,因此她從小深深經歷神的大能。十三歲,她在宣道會上林巷賢堂受浸,[2] 由趙柳塘牧師施浸。1947年入讀建道,1950年完成了兩年本科後,在暑假被派往橫縣百合教會實習。十二月,收到校方來信,說時局轉變,建道聖經學院需要解散,石愈堅於一星期後返回賓陽。1951年聖誕節,與鍾道恩師母的弟弟廖志勤結婚,其後曾在番禺事奉。後來,返回廣西,但因着局勢的影響,不能繼續牧會。直至1983年,賓陽教會恢復聚會。翌年11月,賓陽教會請她回來事奉。她重返教會後,也在1987年,成功替母會上林教會取回業權。1991年9月8日,石愈堅在賓陽被按立為牧師。[3] 綜觀石牧師的一生,正如她的名字,是一位堅定忠心事主,信心愈來愈堅穩的老牧者,這是我對石牧師的第一個印象。
第一次探訪
自此,我一直希望能趁老校友仍健在,找機會探訪他們,進深聆聽他們生命的故事。及至2006年,我終於在所牧養的教會宣道會北角堂籌備一次「廣西尋根之旅」,一起尋找廣西宣道會的足跡。就在這次行程可以首次探訪石牧師,可以與她一起在飯桌上交談。那時,她已是一位七十六歲的長者,但最令我驚訝的她仍然充滿活力,健步如飛,說話中氣十足,並興奮地與我們分享,神如何幫助她在廣西賓陽黎塘開荒建立教會。那份事奉的雀躍與熱情,至今仍然歷歷在目。另一方面,我也感受到她如何緊張,及用心地培育接班人。在親身接觸後,實在令晚輩深感敬仰。
第二次探訪
在2011年,我因着撰寫博士論文的需要,自行安排了三十七天廣西之行,一方面尋找廣西基督教的史料、探訪教會,另一方面,亦希望逐一訪問梧州校友,進深認識她們及廣西基督教的歷史故事。在行程期間,我先後探訪了三位老校友,有梧州的鍾愛敏牧師、融安的鍾美恩牧師,及黎塘的石愈堅牧師。我探訪石牧師時,是由融安出發,坐火車至黎塘,而最令我意外的,是融安鍾美恩牧師主動與我同行,一起前往探訪她的「老友記」石牧師。我們到達石牧師家那一天,正值是石牧師的生日。當我看見兩位「老同學、老友記、老牧師」相見擁抱時,仿如隔世重遇,晚輩的淚水已奪眶而出。就在那一個下午,我竟然與石牧師、鍾牧師,一起傾談了兩個多小時,讓晚輩上了寶貴的歷史及教牧課程。在此,很想與大家分享其中石牧師兩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兒時的成長故事
她八歲信主。由於上林未有教會,她每周與祖母、母親步行三、四個小時到賓陽做禮拜。後來,有兩位四、五十歲的廣東姑娘李漢超及蘇得堅,來到上林傳道,她們趁墟期在街上教唱歌。後來賓陽宣道會亦來此建立教會,教會設在石愈堅的家附近。每晚教會有傳道人教小朋友唱詩,與他們講一段《天路歷程》的故事。自此,石愈堅便開心地每晚參加教會,既可唱歌,亦可追聽《天路歷程》。那時她學懂唱一首中英文版詩歌〈來信耶穌〉(Come to Jesus),一直也沒有忘記。
有一次,她在教會聽復活節信息,聽見耶穌為我們死便哭了,因為感恩自己在救恩中有份。同時,她思想該如何報答耶穌?感謝神,培育了一位小朋友從小有一顆渴慕聽道、行道的心。
報讀建道的歷程
現在報讀建道,需要教會的推薦及神學院的面試。在昔日的農村社會,石愈堅又如何報讀建道?
在那時的農村社會,十三、四歲便要結婚,女子讀到高小已算是高學歷。然而,石愈堅很想繼續讀中學,卻遭父親反對,認為女子是要嫁人,不用讀這麼多書。若她堅持讀下去便打斷她的腳。石愈堅不服卻沒辦法,於是哭着向教會一位建道實習神學生表示想尋死。神學生安慰她不用死,且信神的不能自殺,並介紹她到建道讀神學,奉獻自己為神做工。此外,建道設有公費生,不用付學費,於是他替石愈堅寫信申請。個多月後,建道回信取錄了她。1947年,十六歲的石愈堅在母親的同情與支持下,借錢踏上建道神學之旅。
一位從來沒有出門的農村姑娘,如何由廣西中部,前往廣西東部梧州?經教會介紹,她先到貴港,找傳道人幫她買船票。由於沒有錢,只能買到船的大艙位,她便需要在甲板上找個位置安頓。怎料,船上有很多操普通話的國民黨兵,石愈堅聽不懂他們說甚麼,又不敢睡在士兵附近,加上第一次坐船,實在令她十分恐慌。她形容自己就好像雅各在曠野上,不知怎辦?她可以做的,是不住祈禱,問主可以睡在哪兒,並求主感動有婦女陪伴她。
晚上,感恩真的遇上一位六十多歲的婆婆。婆婆安慰她不用怕:「有婆婆陪着,就好像孫兒與婆婆一起」。由於石愈堅的盤川不多,因此不敢在船上買食物,餓了兩天後,婆婆發現她沒有飲食,便把自己的糧食分給她充飢。那刻,石愈堅感謝神,讓她真實地經歷神是她的神,並回應了她的禱告與需要。
經過三天的船程,終於到達梧州。婆婆教她下船要找婦女帶路到目的地,帶路費不會太貴。感恩下船後,她真的遇上一位五十多歲的婦女,可以帶她到梧州大中路的宣道會禮拜堂。到達後,堂內有一位大叔,立即帶她過河上山,終於到達梧州聖經學院。
從渴慕讀書,以至到達建道,讓石愈堅深深經歷到,無論在哪兒,神也帶領她遇上有心人的幫助。她在建道,完成了一年預科,兩年聖經科,然後到百合實習。可惜解放後,梧州建道要解散,石愈堅未能完成最後一年的神學課程。
雖然如此,神獨特的培育,造就了一位愈來愈堅強的僕人。難怪經過文革後,她願意在1984年教會復堂後,以五十四歲之齡,出來重整混亂的賓陽教會。不僅如此,她在六、七十歲之齡,仍然充滿使命,到黎塘開荒建立教會。在這次探訪,她說:「以色列人在曠野四十年也沒有餓死,我也不怕,我決心回賓陽。教會甚麼也沒有,那我只用退休金,不用拿教會工資。我很節儉,一磚豆腐便一餐。一隻雞蛋也可以一餐。感謝神,我比曠野生活還好些。神的恩典夠我用。」她也多次提及:「神的供應給我是滿滿的。我看見兩個兒媳這麼孝心、愛主、事奉主,便很滿足。」從石牧師的生命再次勵我們,忠心事奉主的,必然從主裏得着一份滿足。
第三次探訪
在2014年,感恩我有份帶隊,與一羣建道師生及校友到廣西尋根。在此行程,感恩鍾美恩牧師也差不多全程與我們同行,我們亦有機會探訪石牧師。兩位年屆八十多的「老友記」又再次相遇。這次,與2011年相遇不同之處,是鍾牧師仍然可以行走,但石牧師卻已病重在床上。我們一羣師生、校友,面對石牧師的病況,也流着淚為她打氣、祈禱及祝福,一起高唱〈哈利路亞讚美主〉,而鍾牧師為石牧師祝福時,她向主說:「願祢給她大的冠冕。」
是的,石牧師配得在主裏,得着這極大的冠冕。
願我們眾晚輩,也學習承傳這份建道精神:「開荒、吃苦、火熱」,永不放棄﹗
[1] 朱秀蓮、邢福增編著:《我們的薦書——建道神學院梧州期校友見證集》(香港:建道神學院,1999),頁181~96。 [2] 上林位於廣西中部,1939年宣道會在此建立教會,堂點包括:良才、喬賢、巷賢及三里。參黃彩蓮:《福音在南陲:浸信會與宣道會在廣西的傳教與事工》(香港:浸信會出版社(國際)有限公司,2014),頁103。 [3] 朱秀蓮、邢福增編著:《我們的薦書——建道神學院梧州期校友見證集》,頁182、185、187~89、191~95。
原載於《建道通訊》183期,2016年4月,頁10-12。
最新文章
[電子書]困境與抉擇:「建道研究中心30週年誌慶」跨學科研討會論文集/廖炳堂、倪步曉主編
2025 年 1 月 2 日
一篇特稿:好好事奉主! / 梁國強
2025 年 1 月 1 日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编辑精选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