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師分享】回歸母校,裝備前進/何嘉敏

回顧——知所不足

早年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音樂學土學位及教育文憑。畢業後從事教育及音樂教育工作多年,後蒙召進入建道神學院接受神學與聖樂方面的裝備。過去十多年,在加拿大溫哥華的華人教會牧會,先後任教會傳道、音樂傳道及聖樂顧問等職。牧會期間並進修博士學位研習教會崇拜。

今年秋季,從加國來港,於母校建道神學院出任聖樂系講師,負責教學、關顧同學、指揮學院詩班及手鈴組等工作。

我的成長與信仰歷程實在與宣道會結下不解之緣。自初信主起便於香港宣道會北角堂聚會,在那裏學習事奉與成長,並積極參與聖樂事奉工作。也曾是教會執事。在宣道會北角堂事奉時,已感對教會聖樂事奉特別有負擔,在努力事奉之餘不忘研讀有關聖樂與崇拜的書籍,深感華人聖樂事奉人材之缺乏及資源之不足,所以立志進入神學院進修。後來有機會在加國牧會,更深體會把神學和聖樂知識落實在教會牧養場景中的困難和挑戰,明白和體會今日華人教會聖樂事奉仍在開荒的階段,教會實際的工場上有很大的需要,所以要有願意接受裝備,委身於事奉並樂意承擔責任的工人。

前瞻——竭誠盡忠

如今能有機會回到建道的大家庭學習與任教,心裏一方面感到喜樂,另一方面也感到戰兢。我是首位在建道主修聖樂完成道學碩士的畢業生,現今聖樂系的多位教授曾是我的老師,相信與眾老師同工,會有新的體會和學習。我返回母院任教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一直十分欣賞聖樂系成立的異象與工作方向,也感激學院過去的栽培。回想當年受造就時,在功課上雖然感到很大壓力,但課程的設計,老師嚴謹的要求,的確充實和裝備了自己進入工場。其實當真正進入工場時,仍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所以深切體會忠心教導和謙卑學習的重要。期望加入建道神學院教學與同工的行列,能有分於延續聖樂系的使命及栽培新一代的牧者和聖樂工作者。我認為培育神學生成長,除了要看重知識的授受,更要培養思考能力,還要建立學生在服侍領域中委身,有熱誠和肯付代價,同時建立願意忠心侍主的心懷丶僕人的心態和品格,那更為重要。

儘管過往我曾於北美牧會多年,也在北美不同的神學院就讀,可是,建道發揚「開荒、吃苦、火熱」的精神,意義依然。

原載於《建道通訊》149期,2007年10月,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