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專欄】為主夢想 / 潘仕楷

我有一個夢之一

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博士在美國首都林肯像之前,發表了一篇影響深遠的演講。這篇被稱為「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將當時美國黑人爭取平等的訴求,清楚有力地表達出來,促使美國國會在一年後通過《民權法案》,宣布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政策,馬丁·路德·金博士也因為致力於人權運動而獲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我有一個夢之二

耶利米書二十三章24至28節:耶和華說:「人豈能在隱密處藏身,使我看不見他呢?」耶和華說:「我豈不充滿天地麼。我已聽見那些先知所說的,就是託我名說的假預言,他們說:『我作了夢,我作了夢。』說假預言的先知,就是預言本心詭詐的先知,他們這樣存心要到幾時呢?他們各人將所作的夢對鄰舍述說,想要使我的百姓忘記我的名,正如他們列祖因巴力忘記我的名一樣。得夢的先知,可以述說那夢;得我話的人、可以誠實講說我的話。糠秕怎能與麥子比較呢?」這是耶和華說的。

兩個不同的夢,兩種不同的結果,其間有甚麼分別呢?

事奉者需要有夢想,而且需要是個人的夢想。因為只有是屬於自己的夢想,才能驅動我們,使我們全力以赴地向着這個目標進發。沒有夢想的人會變成沒有方向,沒有動力。另一方面,有夢想的人,比較容易對別人產生感染力。臺灣連加恩醫生的見證正好說明這一點,他有的只是一個簡單的夢想,要幫助西非的貧民,但因為他身體力行的投入這夢想之中,就帶來很大的影響。[1]正如聖經所說:沒有異象,民就放肆(箴二十九18)。

事實上,在事奉之中,不少人都會有一定的夢想,甚至強烈地認為自己的夢想是神的旨意,不但自己委身其中,也要求或期望別人支持,但我們必須小心地分辨,個人的夢想是否真的與神的旨意相符。我們雖然不至於像耶利米書所述,以詭詐說假預言,但卻很容易會將自己的喜好,絕對化地當作成上帝的心意。因此我們在追尋自己的夢想時,要將一切都交在神的手,叫我們所走的,確實是上帝帶領着我們走的路,因為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詩一二七1)。

在馬丁.路德.金博士的講詞中一個特點,是他對於聖經及傳統的運用,他以一百年前林肯總統的解放奴隸公告作為開始的基礎,以凸顯他所表達的訴求不只是他自己的也不只是當時的黑人羣體的訴求,而是整個美國社會的訴求。到最後,當馬丁·路德·金博士重複地宣告「我有一個夢」來引入他的結語時,他將以賽亞書四十章4至5節的預言放在其中,[2]作為他一連串夢想的高峰。他的夢不是偶發的奇想,而是將人民一直所期望的目標,在他當時的處境之中表達出來。

一直以來,建道神學院都是以「開荒、火熱、吃苦」代表着先賢創校精神,而當中為首的,是開荒的精神。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之中,建道人本着這開荒的精神,在不同的事奉領域上開闢新的工作,努力達成未竟的使命,但願我們能夠繼承這種心志,夢想着一天可以看到福音完備地給傳遍天下。

 

註釋:
[1] 可參看他自己寫的見證,《愛呆西非連加恩:攝氏45度下的小醫生手記》(台灣:圓神,2003)。
[2] 「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為平坦,崎崎嶇嶇的必成為平原。耶和華的榮耀必然顯現,凡有血氣的必一同看見。因為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

原載於《建道通訊》150期,2008年1月,頁5。

作者簡介

潘仕楷

聖經系副教授(部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