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的話】如何在憂患的世代中建立信心 / 張慕皚

時代的困難

九十年代將是世人面對越來越多憂患的時代,八九年尾東歐和蘇聯的政治改變帶來了東西方冷戰的結束。但,正當大家以為世界和平有盼望的時候,個多月前中東因石油而引起的戰爭恐懼又把人類引進更大的危機中。

在這末世時代人類對現有的政治和經濟制度失去信心,香港人因為「九七」問題,更要面對越來越嚴重的「信心危機」。個人方面,物質的豐富在很多先進國家中並未帶來真正的「豐盛人生」,相反的,在現今的文明社會中,如日本、北美和法國等地方,年青人的自殺率不斷提高。

在這個多災多難的世代中,人類深深感受到自己的無能。以前以為科學萬能,科技雖能提升人類的生活水準,帶來日常生活上很多方便和享受,但同時卻帶來了更多令人擔心的問題,軍備競爭和環境污染就是兩個好例子。

在這充滿憂患的一代中,當世人走投無路的時候,自然想到向超自然的境界求助,美國前任總統列根的夫人便向星座專家求助,而星相學、占卜、風水、通靈、交鬼、邪教和撒旦敬拜等已成為危機時代中越來越多人投靠的對象,今天人類信心危機的嚴重性,在此可見一斑。

信心的建立

信徒在這憂患的世代中,必須先建立對神的信心,再努力傳揚福音,徹底面對今日信心危機的問題。從真理的角度,信心的建立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留意:

(1) 多思想新舊約中人物的見證,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還有教會歷史上的一些人物和教會,他們也曾面對類似的時代憂患和信心的危機,求主使用一些對教會歷史有研究的人,為我們生動地刻劃一些歷史上的個案研究,可以作為現代信徒和教會的借鏡。希伯來書第十一章中,作者就用舊約信心偉人的榜樣來堅固當時信心動搖的信徒。

(2) 教會中多舉行一些見證和交通聚會,讓信徒們將神在他們生命中的作為述說出來,互相激勵,彼此提醒,一同見證這位又真又活,在明處和暗處保守和帶領祂自己子民的神。過往一些人的傳記,也是信徒在這時代中必須去讀的書;因為神如何在這些人物的生活中彰顯祂的大能,今天祂也樂意在我們的身上彰顯祂的大能。

(3) 信心必須在行動上多操練,不能只是紙上談兵,聖經中的先賢先聖告訴我們,信心就是不計算代價,不看環境,不顧念後果地去遵行神的話語和吩咐。亞伯拉罕得神的呼召,毫無考慮地離開了吾珥,成了信心之父。而羅得的妻子離開所多瑪城時,可能就是因為思前想後,依依不捨,因而回頭一望,變成一條鹽柱。利未得主的呼召,立刻便從稅關上下來跟随主,成了影嚮歷世歷代偉大的福音使者馬太,而青年的官卻因計算代價,不肯撇下一切跟從主,成了後人的一個鑑戒。

 

在這九十年代中,神在尋找一班有信心行動的跟隨者,作為時代的見證人。希伯來書的作者警惕當時那些在世代優惠中可能會後退的人:「只是義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後,我心裡就不喜歡他。」(來10:38)

原載於《建道通訊》81期,1990年9月,頁1。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