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週年活動】培靈會、加拿大晚宴、美國之旅

110周年院慶培靈會

隨著會眾同頌詩歌 ”宣主尊榮”,110周年院慶培靈會正式開始。以「約伯記的現代意義」為主題,共籌備了三首次培靈會分別在港島、九龍及新界區舉行。是次培靈會與以往所舉行的有所不同﹕一、每次都會由兩位本院的老師擔任講員,透過約伯的經歷從不同的角度帶出培靈信息,這種型式的培靈會可算是首創;二、每次都由不同年代畢業的建道校友所組成的詩班獻唱校歌「要忠心」。校友們在工場事奉多年,經歷神更深的恩典,對校歌的歌詞有更深切的體會,那為主堅持的及忠心服事的信心更從他們的歌聲中表露無遺。

首次的培靈會已於4 月18日假宣道會北角堂舉行。首先,馮耀榮牧師從約伯與家人(妻子)及約伯與友人的對話中分析,當個人遇到長期患難時,在人際關係中所面對的衝突,與及在經歷患難後如何重新做人,與人復和,重新建立關係。之後,滕張佳音博士從經文中帶出當人遇到急難、絕境之時,神怎樣扭轉人在苦難中心靈的方向,解除人在困苦中所生出的怨恨,帶人走出苦難的困局,得更豐盛的生命。當晚約有五百多位弟兄姊妹出席。

第二次的培靈會也於 6 月13 日假宣道會荃灣堂舉行。先由魏健智博士從輔導的角度思想當人遇到患難時,信徒可以怎樣有效地提供幫助,共同渡過困苦。而鄺炳釗牧師藉著《約伯記》提醒信徒,第一、無論在任何境況中都要持守純正的信仰才能經歷神的大能;第二、不要因著利益才親近神。鄺牧師亦教導信徒如何持守純正的信仰。當晚約有八百多位弟兄姊妹出席。

一百一十周年院慶在加拿大

2009年5月7 日,一班居加拿大溫哥華的校友們趁著梁家麟院長到訪,舉行了一個小型的晚宴慶祝學院創校一百一十周年紀念。當晚出席的校友及建道的同行者共81位。

一百一十周年院慶在美國 – 趙偉彬

一百一十年,不是一段短的日子,在這一百一十年中,建道深深經歷了神的厚恩和使用。

為慶祝學院一百一十周年院慶,美國建道聯絡中心決定舉行慶祝會。由美西區執行委員會推動,以聖經講座和慶祝晚會之型式進行。

聖經講座 — 分別於五月九日和十日日晚在洛杉磯,五月十五日晚及十六日在三藩市舉行,邀請校友鄺炳釗博士 (建道駐院學者)專程從香港前來主講。講題是「從聖經看如何減少憂慮與懼怕」和「從近代詩篇研究看如何常常喜樂」。鄺博士著作豐富,深受歡迎。兩地參加人數相若,合共約六百人。參加者者反應良好,受益匪淺,反而覺得時間略短。

慶祝晚會 — 於五月十七日在三藩市南灣王彩酒樓舉行,延開三十四席,濟濟一堂,出席者來自不同宗派和教會,其中有教牧同工、教會長執、熱心的弟兄姊妹、愛護母院的校友及其家屬。晚會的重點是分享建道的歷史:分為「從美洲到廣西梧州」、「從梧州到香港長洲」及「二十一世紀的建道」。圖文並茂於銀幕上顯示在與會者的眼前。講者的聲音清析地進入會眾的耳中,把建道的歷史和未來,深深刻在人的心裡。節目中有一項繫人心弦的就是由校友會負責三十多人的校友詩班,獻唱「事奉蒙福」和「要忠心」,唱出各人在工場上幾十年的心聲,同時引發了台下的共鳴。是晚的節目由建道聯絡中心的董事、區委、建道師長及校友分擔,同心合作,何等的善何等的美,亦求主紀念各人的辛勞。除了佳餚美食,還有建道院慶的紀念品,董事送出的獎品和豐富禮物,人手一袋,滿載而歸。

在三小時的晚會裡,實在又一次看見神的恩典,超出籌委會的所想所求。願一切榮耀歸於至高神。

美國西岸的建道校友 – 鄺炳釗
每個人對曾就讀的學校/院有不同的看法:它可視作是人生的搖籃,哺育及培養了同學;它也可是人生驛站,讓同學稍作休息再向前行;它或許甚麼也不是,只是同學心中美好及溫馨的回憶。今年5月我前往美國西岸,參加慶祝建道成立一百一十週年的聚會,遇見不少建道校友和建道之友,令我為建道感恩,也為「建道校友」這身份自豪,因感到不少建道校友視母院為「家」。
在羅省接待我的何牧(七七班)和師母(八零班)在創立的教會事奉了十七年,甚得會友愛戴。其中一位弟兄請吃午餐,飯後建議每人一碗燕窩,我看價目表,每碗盛惠美金三十九元八角(約港幣三百大元),立時制止,不想他「大出血」。何牧和師母為我所作的安排無微不至,難忘的是他們駕車超過二小時(來回),讓我在歌劇院內一面品嘗美味的西餐,一面欣賞《茶花女》。我和劇中主角相似,都經歷「蛻變」,我由詩人描寫的蟲變作事奉神的僕人,全因神奇妙的揀選。
我離開羅省後兩天,何牧師在主日崇拜向弟兄姊妹宣布執事會已接納他辭職,因他遲些會返回香港從事神學教育。不少人問:為何他願意放下優閒而有意義的牧會工作?放下那幢位於高尚住宅區兼有私家游泳池的房子?他們豈不是要離開兩個在美國生活的兒女(雖然他們已長大成人)?父母憂掛兒女的心情豈是外人能體會呢?何牧返港事奉,除了發揮神給他的恩賜,也因希望為母院略盡綿力。
另一位同樣愛護母院的校友是七十多歲的廖牧(六五班),他和師母在羅省退休後,全力於中國大陸參與培訓。師母曾患重病,如廖牧所說,只剩下半條人命,但他們不怕難辛、不擔心身體捱不住,默默地在中國偏遠地方工作。令我感動的是他對母院的關懷,深夜也打電話給我,因聽到對母院不利的傳聞,要澄清及提出「息謠」的建議。

早已風聞三藩巿的建道校友熱愛母院,極其團結,今次親眼看見,他們比傳聞更愛母院。
三藩巿接我機的趙牧是六五班校友,過去四十四年,他對母院的關懷從未減少,數十年如一日,出錢出力,凡事親力親為。七四班的陳師母的夫婿身體不適,她卻「忘我和忘夫」地,用很多時間及精力打理校友會大小事宜,雖然辛苦,仍滿有喜樂地去做。六九班的伍牧前幾年被血癌折磨,康復後身體仍虛弱,卻甘願肩負三藩巿校友會主席一職,師母(七一班)默默地在旁支持夫婿投身校友會的工作。溫校友(九四班)曾擔任母院的拓展主任,現負責美國中信的差傳事工;他為了有更多時間參加今次的講座和晚宴,與太太「離家」數天,在朋友家中借宿,好能協助校友會舉辦的所有聚會。七八班的謝傳道(中校)整日駕著九人客貨車,隨傳隨到幫助接載人或用品,我看見她,便明白甚麼是巾幗不讓鬚眉。
六五班校友劉牧在三藩巿創立的教會和機構(包括學校和護老院)甚蒙神賜福,他是大忙人,卻盡量出席校友會的活動;他在慶祝母院創校一百一十週年的晚宴上指揮校友詩班,老校友于牧對我說:「陳牧指揮甚有劉福群院長的風範。」于牧是四二班校友,在晚宴上如數家珍分享母院在廣西悟洲的歷史,他不用看講稿,且愈講愈有力,令聽者都不相信他已接近九十高齡;他(和其他校友)──像校歌《要忠心》所說──至死忠心。晚宴抽獎他獲得一盒特級茶葉,堅持把它送給我帶回香港享用,藉此表達對母院(及它的同工)的關懷。七十多歲的區牧剛接受了心臟手術,仍出席校友會及晚宴;半個世紀前我曾在他任宗教主任的中學就讀,我看見老師身體軟弱,事奉的熱忱絲毫不減,給我很大鼓勵。
在三藩巿我借居在六九班校友林牧的家。他現為全球最大華人宣教機構的負責人,馬不停蹄在各地推動差傳。他在我抵達三藩巿前一日才返回該地,有無數的事情等他處理,又因適應時差,睡眠不足,但他樂意接待我。每天早上他為我預備極有營養的早餐,把多種顏色鮮艷的水果及青綠的蔬菜洗淨,一刀一刀切開,再用高馬力的攪拌器把它們弄成可口的「果菜汁」給我喝,跟著又弄那滿了水果和核仁的燕麥給我享用。平時甚少下廚的他,今次適逢師母在國內工作,他樂意為我成為「巧婦」,且確保我吃得健康。他的勞苦,除了因他是我建道同班同學,也因他愛護母院,做能做的事去回報。
若不是三藩巿的校友甘願付出、群策群力,慶祝創院一百一十週年的晚宴怎可令三百多位的嘉賓賓至如歸!

今次美國西岸之行,還遇見不少校友及愛護建道之友,只是篇幅有限,不能逐一談及。建道能夠在風雨中屹立一百一十年是神的恩典;祂賜給建道一群有奉獻心地的學生、擁有不同恩賜的老師,以及許多深深及長久愛著它的校友,他們都是神給建道寶貴的禮物。

原載於《建道通訊》156期,2009年7月,頁14-17。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