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事奉原來不像你預期 / 陳家慶

引言

每年6月底為神學院畢業的月份。學院每年接收約數十個神學生,然後又送出數十個畢業生進入工場。筆者於上年起參與神學院的教育服侍,有幸送別數十個畢業生到事奉崗位。看著畢業生肩擔著神給他們使命,以牧者身份在工場開展事工,我的心情總是摻雜喜與憂。

喜,是能夠見證每個神學生經歷數年神學訓練後,事奉知識和技巧不斷長進,屬靈生命日見成熟,如今終於畢業,個個磨拳擦掌要將苦心裝備都大派用場,滿腦子美麗憧憬要帶領教會發展,建立神的國度。

憂,就是聯想到畢業生要以新手傳道身份擔任牧職,將面對形形色色的困難和挑戰──畢竟筆者在2001年神學初畢業的事奉點滴,今天仍歷歷在目。回想畢業後我立即投身一間獨立的中小型堂會作為傳道人,專責牧養青少年、大專、職青的團契。大概始終新人事新作風,事奉不多日子,我和教友便開始為對方帶來各方面的文化衝擊;又適逢教會有人事變動,本來和我拍擋的傳道同工突然另覓工場。壓力莫名下,我竟然都閃過了想要離職的念頭。

最近,畢業快滿三季的神學生和我分享了他們的事奉點滴,讓我可以立體地察看了他們第一身的喜和憂。我想趁這個機會隔空給他們打氣,也想藉此轉逹他們的感受,希望會引起大家共鳴。

新手傳道與教會固有思想

近年香港大小教會隨著社會大環境而轉變,令教會事奉湧現大小挑戰。我相信近年神學畢業生在牧職上所遇到的難處,不會少於我當年畢業時所面對的,甚至會是更多、更頑強。

Aubrey Malphurs 在《Look Before You Lead》一書中以蘋果的三個層面比喻教會文化:果皮是教會的外在行為 (outward behaviour),果肉是教會的價值 (values),果核就是教會的信念 (beliefs)。如果我們要真正理解會眾文化,必須區分這三個關鍵層面,同時辨別它們之間相互的關聯和貢獻。對於新手牧者來說,剛剛進入教會就要從外而內、再從內而外去認識教會的文化及傳統,著實是一大挑戰。有新手傳道就認為,堂會根深蒂固的文化與傳統某程度上是既有理解和取態的代名詞。新手傳道有時看見某些「文化與傳統」、甚至神學詮釋需要校正,卻因自忖人微言輕而選擇沉默,久而久之給自己累積無力感和自我質疑。又有新手傳道即使深諳堂會歷史文化,但因為身為同工團隊最新及最年輕的一員,所以總傾向以問句發言,避免直率表達自己意見。以下是一位新手傳道的心路歷程:

我入職後主要負責兒童及堂校的事工,與我合作得最多的就是一眾兒童導師,而與他們溝通是我面對的一大難題。首先,由於這群導師比我年長(甚至是看著我長大的),要牧養他們,對我而言有時也不知怎樣開口。其次,由於他們的教學經驗比我豐富很多,而且牧養理念也有所不同,要合作時也遇上不少困難及張力,例如,一些資深導師採取課室管理的模式去教兒童主日學,但我卻認為小朋友應該愉快地學習,因此在執行「紀律」上,我們持有不同的意見,有些人甚至會指出我對小朋友的要求太過寬鬆,並「教導」我如何讓小朋友守紀律。第三,導師跟我說,希望我能夠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援,但當我問他們想要哪一方面的支援時,他們又未能說出。以致在入職初期,我花了很多時間預備每一堂課,希望在物資及備課上都能夠給予導師更多支援,然而我卻發現,雖然他們口說需要這些支援,但卻總會自己預備一切。結果,我花了很多時間作了無用的工作。事實上,我發現除了那些比較嚴格的資深導師以外,其他導師對我都是「客客氣氣」的,總不敢對我說出真實的想法,以致溝通上出現不少誤會。或許是因為他們對我未有足夠的信任,或是他們也在摸索跟我相處的方法,盼望這情況能在日後的日子有所改善。

這位新手傳道負責和比自己年長的導師合作,想要牧養他們時卻「不知怎樣開口」,面對他們的寸步不讓時「遇上不少困難及張力」,「花了很多時間」盡力提供聲稱所需的支援,卻發現自己的心力根本沒有被看重,連僅有的溝通也經常因不願真心交流而出現誤解。如此掙扎、處處碰壁,正是新手傳道學習融入「文化與傳統」開始教牧工作的血肉寫照。

不少我認識的神學畢業生都選擇回歸母會事奉。他們從前在教會都是平信徒,在教會熱心服事,深得牧者及教會領袖喜愛。但如今他們由小羊搖身一變成牧者,這突如其來的角色互換,會令一直看著他們成長的資深信徒多麽的不習慣啊!這些長輩人生閱歷豐富、信主及返教會的年日長、事奉經驗無數,新手牧者站在他們當中彷彿仍是昨日的黃毛丫頭。有新手傳道分享,自己試過在主日穿著一對白色波鞋站在招待枱,他小時候的兒童主日學老師遠遠看見,便當眾以說教口吻指責他服飾不恰當。新手牧者其實都渴望在不同層面上被提醒,但這些從長輩角度的提醒,卻令新手牧者懷疑自己不被信任可以擔當新角色。如果你的教會有後輩「榮升」牧者,請理解他們都在經歷掙扎和學習,努力重新塑造「牧者」與「弟兄姊妹」間的關係。他們為了思考迎合所有會眾的用字及語氣,每篇講道都用上加倍努力和時間預備。因此,希望新手牧者與弟兄姊妹可以在大小事的協調中,互相給多一點時間,給多一點體諒。

新手傳道與轉變中的教會

在移民潮的影響下,不少教會無奈經歷著「人財兩失」。也許大堂會仍然有足夠的「底氣」去維持一貫事工,然而很多的中小型堂會已經向事實低頭,開始縮減事工及同工。筆者認識一些堂會過去聘有三至四位同工,現在只剩一位全職同工配搭一至兩位半職同工,更有些堂會更只剩下一位全職同工,獨力扛起所有牧職。

有新手傳道在入職時,前任牧者已經離職,他一開始便需要承擔帶領牧區的事奉,加上棘手的人事問題,令他整個事奉都充斥著迷惘、難過及氣餒,感恩後來有新同工加入服侍,可以一同禱告、分享,總算挨過了困難時期。另一位新手傳道則剛見證了堂主任宣佈離職,所有教牧和行政的事務快將全權交由他和另一位多三年經驗的同工負責,他只有憂慮地表示「情況實在不敢想像」了。

就在如此資源不足的前提下,新手傳道要臨危受命承擔更多工作,當中不免牽涉到自己不擅長的範疇。即使神學生在神學院接受三至四年裝備,他們專業的神學知識根本不夠應付教會五花八門的事工或要求,譬如有些牧者差不多每個主日都要做司琴,有些則經常為敬拜又預備投影片又控制影音,他們花在這些副業上的時間,恐怕比預備講章的時間還多。而新手傳道更因為他們仍在建立牧者身份,會尤其恐懼未能做好不擅長的事奉,而被標籤為「乜都唔識」。有新手傳道在沒有教兒童主日學的經驗下,一下子就要接手教會兒童主日學,重新編排課程及重整主日學的架構,而且要重啟堂校事工。她只好硬著頭皮邊做邊學,每天仰望恩典。

對新手牧者的鼓勵

全職事奉的道路絕不平坦。比起數十年前,今天的牧者顯然要承擔更多責任,面對更大的壓力,尤其是教會對牧者的期望,不時會渺無邊際地擴張。有新手牧者就分享到教會對他為所有事務「執手尾」的期望,當中包括尋回失物、核對字幕等,不少要求令他摸不著頭腦。而每當這些新手牧者使出十八般武藝後得來幾秒空檔喘息,安慰地發現原來自己勞碌事奉有不錯果效的時候,就會有信徒前來「鼓勵」他們,認為他們其實還可以做得更好(can be even more better)。這些雖不至無理但是無窮的期望及要求,常常使牧者疲憊不堪。不少牧者上工場不夠半年,已能體會其中的滋味。

我也認識不少牧者曾被牧職消耗至筋疲力竭,加上日夜為教會事務操心,落得身心都失去平衡和健康,甚至會質疑自己無力繼續承擔這個獨特召命的要求。以上提及「執手尾」的新手牧者再分享,要處理弟兄姊妹的生命週期是何等大的挑戰──生老病死、婚喪節慶、升學、畢業、轉工、失業、退休,做牧養也要探望、陪伴、安慰、鼓勵。再加上教會傢俬、電腦等的生命週期有折舊、損壞,做牧養也當然要負責報價、保養……他感慨自己的生命週期也停滯在疲憊階段了。但欣慰的是他記得事奉的初心,並繼續分享:作為新手傳道,心裏實在感恩。因為能夠事奉主是喜樂的,也是有福的。每每數算神的恩典,就發現神的恩典在我們這些軟弱中顯得完全。

加爾文 (John Calvin)鼓勵作為牧者的,當面對最艱難的境況時,就必須謹記只有上帝的呼召足夠支持我們的事奉。而畢德生就說過:「如果你蒙召,成為牧者便是最好的生命。」作為牧者要提醒自己,每天都能與上帝同工,在這個世界上參與上帝的聖工,在信徒面對生命最關鍵的時候觸摸他們的生命,從這召命而來的工作比世上其他的工作美好得多。

翟輔民牧師說過:「一般人認為只有在大地方傳福音,才值得受人尊重,若到偏僻和未開化的地方工作,就怕被人看不起,這是何等錯誤的思想!」這個教導深深地影響了建道一名老校友馮雲玉牧師。

廣西田東縣宣道會福音堂,是由熱心信徒於早年佈道所建立的堂會,但是一直沒有人願意前往該教會承擔牧養事奉。1941年,差會就派剛神學畢業的馮雲玉前往當地作堂主任。馮牧師當時自忖:「自己剛畢業,怎能擔當堂主任呢?」但隨即又扎心多年來沒有人願意前往偏僻的桂南事奉,理清思緒,她就決定順服差會及學院的分配,到田東開荒,「因為沒有人願意去的地方,我願意去!」

新手傳道初出茅廬,在事奉上難免遇到挫折,這有時是源於自己的生命未夠成熟、事奉技巧未夠完備,有時是源於別人對自己誤解及批評。面對事工未達預期的果效、自己的付出未獲肯定,難免感到沮喪,感覺就似被一桶冷水照頭淋,不知潑熄多少熱忱。但願馮雲玉牧師的生命激勵我們,提醒我們要時刻緊靠著上帝的恩典,無論面臨多艱巨的困難,都要堅持完成祂給我們的託付。

「假使事奉完全不像你預期,仍懷著一顆謙卑,去見證基督的真理。」

對教會有話兒

近年香港神學院收生人數出現「斷崖式」下跌,加上教會牧者日見短缺,神學畢業生基本上是供不應求。要知道每位牧者都是上帝憑祂豐富恩典為你們所預備的,請你們好好珍惜顧念他。

我可以為每一位神學畢業生見證,他們在工場都是勞心勞力,毫無保留地為教會、為肢體的生命擺上。無可否認,教會近年面對的經濟壓力不淺,但我仍然期盼教會在可行範圍內,可以更體恤同工的生活需要。香港的生活指數高,一般的家庭很大半的收入都用來應付住屋開支,餘下的一半就得拉上補下應付飲食、交通、教育、醫療等雜費。粗略估計,一個牧者的收入根本不能夠維持整個家庭的龐大開支,想要聘用家傭照顧子女或長者就更是天方夜譚。我不時和身為教會執事的太太說:「信徒可以為升職加薪而跳槽,牧者卻不能。倘若牧者以『升職加薪』為目的去另覓工場,便會被批評事奉金錢了。」教會如果要求同工事奉時不能計較,要視教會為自己的家,就必須將同工當作真正家人看待,關心同工,盡力支持他們實際生活的需要。盼望教會有一顆愛同工的心,能設身處地體恤他們,使他們能無後顧之憂地服侍。

我再希望大家能夠對新手傳道多加點支持。現今教會的牧養工作十分多元,牧者需要負責講道、教導、傳福音、領導、關顧等。教會很多時期望新牧者能「瓣瓣掂、瓣瓣精」,且對錯誤、反應未及時幾乎零容忍。而教會裏那位老牧者,默默辛勞了數十載,和教友經歷數不清的日子,他當然不是萬能,但教友基於尊重和認知,根本不會介懷他力有不逮的方面。大概現代人習慣新產品必須功能齊備,所以認為新聘請的神學畢業生應該十項全能,這也算是合理期望吧?為此,我懇請大家嘗試將對新手傳道的「合理期望」合理化,明白要新手牧者一下子面對如此多範疇的服侍,應付不來是可以預期的事情。新手牧者如果因為事奉得不像我們的預期,我們便對他們批評及埋怨,就對他們太不公平了。

不論多資深的牧者或教會領袖都有經歷承擔事奉的第一天,也曾經歷一段生澀、陣痛、不適應的階段──事奉生命不成熟、待人接物不理想、事奉技巧不完備。我們豈不是在事奉初期也是在跌跌碰碰的境況中渡過,在不斷嘗試錯誤中摸索前行嗎?若不是昔日的牧者或教會領袖在我們事奉路上,做得好時給我們讚賞及鼓勵,失敗中給我們包容及支持,怎樣能夠成就今日何等樣的牧者?宣道會北角堂主任牧師周曉輝牧師在一個論壇說過:「說到底,青黃不接是信任與否的問題。教會只要信任年輕一代同樣愛惜這個家,彼此快快地聽,慢慢地批判,大家就有一同走下去的可能。」

「假使新手牧者不像你預期,仍懷著一顆謙卑,與牧者同行與共味。」

原載於《建道通訊》215期,2024年4月,頁8-12。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