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凡事感恩/高銘謙
「凡事謝恩」(帖前五18),原文直譯是「在凡事中感恩」(en panti eucharisteite),或可以翻譯為「在任何處境中感恩」。經文中「凡事」沒有成為感恩的受語(direct object),而是說明感恩的處境,可見經文沒有說要為每件事感恩,而是說在任何處境中保持感恩的心。再者,「感恩」這動詞沒有說為甚麼感恩,最好的解釋就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有感恩生命的人視自己本來一無所有,當要為某事感恩前,這人必須以一無所有的前提進行。那些緊張為「凡事」感恩的人,被這些「凡事」充斥,「凡事」佔據了他的關注,便不能視擁有「凡事」為恩典。
「一無所有」的思維是感恩的前提,在順境中如是,在逆境中也如是。約伯說:「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伯二10)約伯認定生命中在任何處境,無論是福與禍,都由神而來,前提是「一無所有」的思維。他也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伯一21)這正正是「一無所有」的思維(赤身),合乎了感恩的前提。當受恩時,我們感恩;但當受禍時,我們也有另類的感恩嗎?
「感恩」(福)與「投訴」(禍)是一個銀幣的兩面,有著同樣的本質。「感恩」視自己為一無所有的受恩者,視神為恩典的賜予者,認定生命若果沒有祂,生命便沒有意義;「投訴」視自己為一無所有的受苦者,視神為審判冤情的仲裁者,認定苦難處境中沒有祂,自己便申訴無門。「感恩」與「投訴」都沒有放棄以神來定義自己,前者的神觀是賜恩者,後者的神觀卻是隱藏者。
因此,「在任何處境感恩」這句與「在苦難中投訴質問神」並非對立。約伯在苦難中沒有感恩只有投訴,耶穌在十架路也沒有感恩,卻唱出哀歌「我的神,祢為甚麼離棄我?」難道我們要視他們為不屬靈嗎?或許,投訴與質問是化了妝的感恩,既然人向神投訴是表明自己沒有放棄神,那種以神為依歸的精神正與感恩吻合,而兩者的前提都是「一無所有」的思維。原來,「感恩」與「投訴」都是以神為神、以人為人。前者的人觀是受恩者,本來一無所有;後者的人觀是受難者,也是一無所有。
在苦難中,請不要再要求受苦者為苦難感恩,應該讓他盡情在哀傷中向神吶喊與質問;只要不停止質問,受苦者便不停止宣稱神為自己的神,而這位受苦者卻在一無所有的人生中抓著祂,並以哀歌來承載自己的人生。
原載於《宣訊》241期,2020年1月,頁2。
[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
最新文章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编辑精选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