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以致用

(一)記第一屆教牧學碩士科開學培靈會 / 黄其平

感謝主恩,期待已久之教牧學碩士科,終於在二月三日開課了。第一天為開學培靈會,一早,一班莘莘學子之傳道、牧師們,暫時撇下工作,乘船蒞院參加開學培靈會。聚會是假學院小禮堂舉行,首先張院長致詞及訓勉,他說:「這科是給一班聖工人員修讀,盼望藉着課堂、圖書館、教會,以及彼此間之砌磋、研討、資料搜集、分析等來充實每個學員,以致學而後用,增添事奉能力與方法,願神祝福大家。」

接着,有培靈會,由艾溫博士(Dr. Maurice Irvin)主講,何海濤牧師傳譯,共分二堂。第一堂題目爲「效法保羅之傳道觀」,經文取自(西:24–29),共分四方面:
a. 傳道之動機——是基於神之呼召(V.24)。
b. 傳道之原因——繼續做主之工作,為主受苦,將福音傳遍天下(V.24下)。
c. 傳道之態度——應盡心竭力(V.29)。
d. 傳道之目標——把各人帶到主面前(V.28)。
第二堂題目為「以利沙事奉之能力」,經文取自(王下二:9–11;王上十九:19–21)。中心:以利沙怎樣得着雙倍之能力?
a. 完全奉獻(王上十九:19–20)——神給我們能力,是為要事奉祂。
b. 作神僕人(王上十九:21)——以利沙謙卑跟從以利亞,作他僕人服事他;我們也應如此,謙卑作神之僕人,才得着能力。
c. 至死忠心——以利沙永不離開以利亞(王下二:2),表示他忠實,結果得着神之恩典,我們也應如此。

會後,有鄭貽富教務主任報告,以及講師介紹。午膳時,與學士科同學濟濟一堂筵開十九桌,排桌延至會客室,盛況空前。午後,辦理註册事務、介紹圖書館、院舍介紹,至四時許才乘船離院,完畢一天事務,感謝神。

 

(二)見證——我修讀教牧科之原因

感謝神!我於一九五三年蒙恩得救。先後在便以利聖經學校及浸信會神學院完成神學課程。亦曾在便以利會及深井靈光教會事奉神。但仍覺要多學習,才可充實自己。去應付當前科技先進的社會及教會年青一代的需要。當建道神學院為當代傳道人開辦教牧學碩士課程時。我的心志如保羅說:「我不以自己已經得着。」我更是要追求及學習。又蒙學院接納。因此,我便有機會修讀教牧科。——譚平斌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一個突破與變動的時代,無論在科技、道德、思想、學術、生活、社會、環境、政治、人際關係、神學思想、教會事工、以及許多其他事物,都有突破性的進展,其變動快速而難以預測。知識水準與學術水平不斷提高。教會在這時代中所面對的衝擊與挑戰更大,對神國的拓展與世界的需要相應承担了更重責任的角色。教牧爲教會事工的領導者,必須有更好的裝備,方能在事奉上有更好的果效與進展。教牧科揉合了學術理論與實際經驗的交流研討,深信能供應修讀者實際上的需要。——蔡一中

自踏出母院走上事奉工場不覺十年了,俗語有云:十年人事幾番新,人事如此,學問方面亦無例外。為了配合時代的需要,學院最近增設教牧學研究課程一科,我就決定參加了。但想到從元朗至長洲旅途遙遠,旣有山亦有水,每次上課單花在旅程上已六小時,若有人問我值得嗎?我仍會說:值得。——蔡永常

面對時代之挑戰,肢體渴求眞理之熱誠,教會寬宏遠見的支持,建道關心之實際編排,個人力求自建才能建人之預備,復因基督替死大愛的感動,叫我毅然選讀,懇求施恩憐憫人的主,教我得造就而造就别人,共同建立主基督的身體,是所禱也!——黄得恩

感謝神的選召,担負起傳道牧養的工夫已有一段時期,在這些日子中雖不斷蒙主恩鼓勵與扶持,但亦已感到筋疲力乏;尤其面對今日社會及教會中知識日增,人心思想越來越複雜,就更覺有夠不上之感,爲應付各方面之需求,故嘗試申請參加這次課程受訓。期望藉以充實自己,得以在侍奉上有較佳之果效。——林兆熙

離開建道八年了,現今仍在同一教會中事奉,過往曾經歷到不少困難,在事奉上常有力不從心之感,特別在這萬變的社會中,教會担任的角色尤爲重要,身為神僕的我,不但要時刻儆醒,更當在各方面充實自己,旣然學院有美好預備,教會有美好安排,此時不進修,更待何時?能學以致用,這是我對自己的期望。——王靖南

原載於《建道通訊》46期,1983年2月,頁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