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道120周年慶祝活動:開放日獻身培靈會】召命,敢闖! / 高銘謙
經文:約書亞記一10-18
引言
約書亞記的主題,就是說明以色列民在約書亞帶領之下,如何剛強壯膽地兌現上帝的應許,尤其是在得地為業的應許之下。
應許,是神向百姓所許下的承諾,對當時的以色列民來說,這不是一個嶄新的承諾,而是神曾向亞伯拉罕許下的諾言,在盟約的關係中,神指出必會賜迦南地給亞伯拉罕的子孫為業。一方面,應許的賜予是恩典的標誌,土地是神賜予的禮物,既然是禮物,就代表土地不是靠以色列民本身的強勁與本錢所獲得的,土地的獲取是百分百的恩典,也是神無條件的賜予,更是百分百的禮物;另一方面,應許的賜予與亞伯拉罕的信心有關,若果他老是留在家鄉吾珥而不憑信心踏出,他還是未能獲取這應許之地,就算應許是神百分百的賜予,人也要憑信心張開雙手,才能領受這禮物,因此,應許的兌現也需要人百分百的信心,並以行動來兌現這信心。這樣,神對亞伯拉罕的承諾是百分百的恩典,人也要以百分百的信心來回應。
今天講道所集中處理的經文來自約書亞記一章 10~18 節,經文有一個句法常常出現,那就是「得……賜給你們」的句法,以下便是這句法出現的地方:
- 11 節: 「進去得耶和華你們神賜你們為業之地。」
- 13 節: 「耶和華你們的神使你們得享平安,也必將這地賜給你們。」
- 15 節: 「等到耶和華使你們的弟兄像你們一樣得享平安,並且得著耶和華 – 你們神所賜他們為業之地。」
這個句法正正說明亞伯拉罕之約當中的百分百的恩典與百分百的信心。一方面,這句法指出應許之地是神百分百的賜予,所以句法中便有「賜給你們」的說法,無論得著土地的人多麼有才能或強大,這些強大與才能都不能使他們完完全全獲取這土地,就算以色列民日後富強起來,也必須確定這土地的獲取完完全全是恩典;另一方面,約書亞帶領以色列民去「得」這應許之地,這樣的「得」代表了信心的行動,神應許的臨到需要人用百分百的信心去回應,以行動兌現神所賜予的承諾,這說明我們不能只待在一處祈求一種守株待兔式的信仰,我們務必要積極地張開雙手,才能百分百領受從神而來的恩典。這樣,「得……賜給你們」的句法正正說明了恩典與信心、賜予與領受的神學。
重點一:要敢闖,就當預備食物(書一 10~11)
「於是,約書亞吩咐百姓的官長說:你們要走遍營中,吩咐百姓說:當預備食物;因為三日之內你們要過這約旦河,進去得耶和華你們神賜你們為業之地。」( 書一 10~11)
約書亞正式成為以色列民的領袖後第一項對百姓的吩咐,就是「當預備食物」,而「當預備食物」的吩咐便成為百姓得地為業的第一步。
在曠野行走四十年,以色列民都習慣了一種獲得食物的方式,就是神每天供應嗎哪的神蹟。當第一天神賜下嗎哪時,以色列民或會驚訝與興奮,體會神的真實與奇妙,可是當這神蹟每天都發生,長達四十年之久,對於百姓來說,這昔日曾經叫人興奮的神蹟已慢慢變得習以為常,一切都開始變得理所當然,甚至會為到每天都一樣的嗎哪而埋怨上帝。但無論如何,神不斷賜下嗎哪,代表祂不會因為以色列民的背叛而收回恩典與神蹟,祂還是以人們習以為常的方式來說明祂的真實,而人所需要的,不是更多嶄新的神蹟,也不是更多嶄新的食物,而是嶄新的眼光。
來到約旦河邊,以色列民快要進入迦南地,代表嗎哪的供應快要停止,那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快要完結,約書亞卻在這點上比百姓更有前瞻性,他吩咐一樣有可能百姓一生都沒有嘗試過的事,就是「當預備食物」。原來,食物不再是「天跌落黎」,而是要自己去預備,這食物有可能指水或打獵而來的肉食。因此,要得神所賜予的土地,便首先要離開那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也要離開數算舊日風光與恆常化的舊有模式,神的確採用了這模式已很久,嗎哪的供應已在我們的生命中顯不到甚麼效益,原來,要得神所賜予的土地,便需要這土地所定義的生活方式,那就是「當預備食物」的嶄新概念,因為日後在這土地上,不再有嗎哪的供應,而是要親手做工,在土地上種植,為自己預備食物。這樣,百姓以土地經濟來取代曠野經濟,代表他們要憑信離開舊有的生活方式,進入另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這才能與應許之地的信仰匹配。
「當預備食物」的吩咐,就是要求我們離開舊有的嗎哪供應,不再把安全感放在舊有的基礎上,「當預備食物」的吩咐是信心的吩咐,叫我們以迦南的生活方式來承載神的應許。
重點二:要敢闖,就當兌現承諾(書一 12~15)
「約書亞對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說:你們要追念耶和華的僕人摩西所吩咐你們的話說:耶和華—你們的神使你們得享平安,也必將這地賜給你們。你們的妻子、孩子,和牲畜都可以留在約旦河東、摩西所給你們的地;但你們中間一切大能的勇士都要帶著兵器在你們的弟兄前面過去,幫助他們,等到耶和華使你們的弟兄像你們一樣得享平安,並且得著耶和華—你們神所賜他們為業之地,那時才可以回你們所得之地,承受為業,就是耶和華的僕人摩西在約旦河東、向日出之地所給你們的。」(書一12~15)
這一段經文有兩組「得……賜給你們」的句法,但卻由第二個角度說明百姓如何得神所賜的應許之地,那就是要兌現昔日百姓自己所曾承諾的事。
經文一開始指出,約書亞吩咐河東的兩個半支派,再次提及「得享平安」與「所賜給你們的地」的字句。首先,「得享平安」說明這兩個半支派已獲取了巴珊王噩與亞摩利王西宏的土地,即位於約旦河東之地,之後便向摩西要求,期望他們的子孫能獲取河東的地,並許下承諾:「兩支派的人挨近摩西,說:我們要在這裡為牲畜壘圈,為婦人孩子造城。我們自己要帶兵器行在以色列人的前頭,好把他們領到他們的地方;但我們的婦人孩子,因這地居民的緣故,要住在堅固的城內。我們不回家,直等到以色列人各承受自己的產業。我們不和他們在約旦河那邊一帶之地同受產業,因為我們的產業是坐落在約旦河東邊這裡。」(民三十二 16~19)當我們看這樣的承諾,便明白這兩個支派的人要求「先安頓家人,才去爭戰」。可是,摩西卻這樣的回應:「你們若這樣行,在耶和華面前帶著兵器出去打仗,所有帶兵器的人都要在耶和華面前過約旦河,等他趕出他的仇敵,那地被耶和華制伏了,然後你們可以回來,向耶和華和以色列才為無罪,這地也必在耶和華面前歸你們為業。倘若你們不這樣行,就得罪耶和華,要知道你們的罪必追上你們。如今你們口中所出的,只管去行,為你們的婦人孩子造城,為你們的羊群壘圈。」( 民三十二20~24) 摩西的要求是「先去爭戰,才去安頓家人」。
而當我們看約書亞在一章 12~15 節的說話時,便似乎是假設這兩個半支派的人已安頓在河東的地方,他們其實沒有百分百跟隨摩西的吩咐,就是「先去爭戰,才去安頓家人」的吩咐,而約書亞看見這已安頓了的事實,便再次提醒他們,要兌現他們原本「先安頓家人,才去爭戰」的諾言,約書亞沒有指出他們的錯誤,就是沒有按照摩西「先去爭戰,才去安頓家人」的吩咐,但約書亞只要求他們履行昔日的承諾。因此,要得神所賜的地,就是在家人安頓了的光景中,兌現昔日的承諾。
河東兩個半支派的安頓帶有向神的許願,現在他們已領受了神而來的平安,他們的家人已安頓,便是一個需要還願的時候。當我們處身於從神而來的福氣與恩典中並得到安頓時,往往會忘記了昔日年輕時曾向神許下的承諾,我們或會有千萬個藉口,把神所賜的平安作為不願起來得地為業的理由:等我先賺取我的金銀目標,等我的子女先升學……等等。求主幫助我們,叫我們明白,神所賜予的一切不該成為藉口而不回應得地為業的挑戰。
重點三:要敢闖,就當聽從命令(書一 16~18)
「他們回答約書亞說:你所吩咐我們行的,我們都必行;你所差遣我們去的,我們都必去。我們從前在一切事上怎樣聽從摩西,現在也必照樣聽從你;惟願耶和華—你的神與你同在,像與摩西同在一樣。無論什麼人違背你的命令,不聽從你所吩咐他的一切話,就必治死他。你只要剛強壯膽!」(書一 16~18)
這一段經文說明河東的兩個半支派回應約書亞的吩咐,當我們細心看內容時,便明白他們提及摩西,成為他們回應約書亞的關鍵。他們指出,他們願意無條件地聽從約書亞的吩咐,這不是因為約書亞本人的個人魅力,也不是因為約書亞說話的說服力,而是因為從前他們如何聽從摩西,他們現在也照樣聽從約書亞。
一代會過去,另一代就要起來,承繼前人所未完成的使命,這使命不是新的使命,而是舊有的使命,約書亞能剛強,不是因為他的創新,而是因為他的忠心,忠於舊有的吩咐,而百姓也是忠於舊有的承諾,以色列民沒有新的信仰,他們需要的是舊有的委身以及舊有的相信。新的承繼者未必一定可以與前輩相同,但若果我們都按照從神而來的吩咐與應許,我們便有膽量前行。
因此,應許已有,但我們卻要主動去得,這樣的得不是一種野心的獲取,而是一份謙卑的聽從,聽從神向我們所發的命令,踏上前一步,才能獲取所應許的。
昔日十二探子的故事告訴我們甚麼不是聽從命令,我們或會認為命令本身多麼不切實際,面對眼前的困難,我們只看見困難之大,而看不見比困難更大的主。人為何不敢踏出?是因為我們還未真正擁抱得地為業的召命,若果我們人生帶有很強的使命感,就算眼前有多大的困難,也會抱定心志,必會獲取達到。
神給予你的召命是甚麼?你敢闖嗎?
原載於《建道通訊》195期,2019年4月,頁14-17。
作者簡介
最新文章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编辑精选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