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人視野】再談一個焦點信息/何啟明
承接上期建道通訊的〈一篇講章,一個焦點〉短文,[1] 今期將聚焦在「甚麼是一個焦點信息」和「發掘焦點信息的過程」來詳細說明。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剛從建道神學院畢業,就立刻報讀播道神學院已故院長鮑會園牧師的釋經講道課程,同期間也閱讀卡耐基 (Dale Carnegie) 的《演講的藝術》一書。[2] 鮑牧師的講義至今都已不知去向了,而卡耐基的提醒只記得一點,就是在演講前不要吃得太飽,以免血液流到胃部影響腦袋運作。誠然,釋經講道與演講技巧確實是兩門藝術,前者要求傳道者熟識聖經、掌握經文原意及熟練釋經原理等,後者則需要認識傳播理論、撰寫講稿技巧、了解會眾需要及臨場演講技巧等等。過去幾十年繁忙的牧會生涯中,實在沒有時間去鑽研演講技巧及深入研究講道學理論。近這幾年,因回建道母院事奉,更要教授講道法,於是多了機會涉獵及閱讀講道學殿堂級大師的著作,其中一個驚人發現 ( 最少對我來說是這樣 ) 就是:講道學常討論的最有效和最有影響力的講章,應只傳遞一個主題信息的議題。
歷代的共識
原來倡議「一個焦點」或「一個主題」的講章,一直都是古今中外、流傳久遠的共識,從希臘羅馬修辭學家到現今的傳播理論,無論是政治演說或講壇信息,一篇最有效、最能刻骨銘心的講辭或講章必需建立及圍繞在一個單一的主題上。[3] 這個「主要概念或焦點信息」(Big Idea) 議題被已故講道學殿堂級大師羅賓遜 (Haddon W. Robinson) 重新倡議,將它發揚光大、推至高峰,成了近代講道學者及其門生相繼討論、撰述、發揮及推廣的議題。[4] 他引用弟子Donald R. Sunukjian 的論文指出「保羅的每一篇信息都是圍繞著一個簡單的概念或思想;他每次的發言都極具體化而成為單一的句子,而該句則把整個演講的總和與內容表現出來。在講道中的每一事物,都是引導、發展、跟隨此單一統合的主題。」[5] 簡言之,一篇刻骨銘心的講章,應該只傳遞一個中心思想、一個簡單的主題,這主題必然是從經文裏衍生出來的。換句話說,這中心思想乃被經文內容規範和主導,講章大綱只展示主題信息,講者運用傳播技巧,也只是要強化那主題信息,目的是要適切地貼近會眾的處境和觸摸到信徒的需要。因此,牧者撰寫一篇講章時,都應慎重考慮一個至關重要的要素:「這要素就是那篇講章不應該被宣講甚至寫成,直至講者能總結整篇信息的那一句話,像無雲的月亮呈現出來。」[6]
換言之,講者在撰寫講章前最首要和最神聖的任務,就是要找出那段經文或那幕故事的中心思想。那麼,我們怎樣發掘經文,找到經文的焦點信息呢?
主體與補語
我們可先從宏觀的角度看焦點信息與經文內容的關係,這會對我們有點啟迪。羅賓遜的另一門生愛德華 (Kent J. Edwards) 用桃子比喻一段經文,簡單易明。一個桃子乃四個部分組成:桃皮、桃肉、桃核和桃仁 ( 或種籽 )。桃子的皮層就如經文的段落 (unit),一個分隔出來獨立的個體;桃肉如經文的內容 (topic),而桃核和桃仁就是經文的焦點 (big idea),由主體 (subject)和補語 (complement) 組成。[7] 預備一篇釋經講章就先要揀選一段宣講經文,這方面若我們熟讀聖經,會助我們較易分辨經文的自然段落。揀選經文段落先要留意經文文體 (genre)。最簡單和最基本的原則是研究書信時要留意新的段落,讀敘事文就要觀察故事的情節和主題轉變,而詩篇則最好是每篇獨立宣講。[8] 誠然,牧者若受過優良的原文教導和嚴謹的釋經訓練,對經文的思路脈絡和原意,必然較易及更準確地掌握。
誠然,認識通曉新約希臘文和舊約希伯來文對明白經文原意大有幫助,但羅賓遜作為神學院院長和講道學教授,卻打趣的說:「讓我先提出這個免責聲明 ( 在神學院的校園裏不是很受歡迎 ),你真的不需要知道希伯來文和希臘文才能理解聖經。你會驚訝只閱讀英文聖經已學到很多。我認為原文的功用就像彩色相片與黑白相片的分別;彩色和黑白相片都給你清楚的影像,只是彩色相片會多一點深度和“顏色"。」[9] 對原文只有基本認識或甚至已忘記得一乾二淨的繁忙華人牧者,不要自慚形穢,裹足不前地預備講章。牧者只要勤讀經文,比較中英文聖經譯本和參考一些有份量的注釋書,都可以補充對原文認識不足之處。牧者如家庭醫生,對各種病症都要有基本認識,可診斷病人症狀,給予適切的藥物治療。聖經學者如某科的專科醫生,有更深入及扎實的原文訓練,對聖經某些書卷較深入鑽研。牧者遇到某些疑難雜症,就轉介給他們便是了。
當我們深入及全面地認識了整段要宣講的經文內容後,工作尚未完成。很少有人一口就吃掉整個桃子,照樣,一段經文的內容實在太過豐富,未必可用一篇講章就將它傳得通透。我們可從不同的角度,深入宣講一個焦點的信息,例如一篇以奉獻為題的講章,一次過包羅萬有地提及奉獻的原因、奉獻的態度、奉獻的方式及奉獻的益處等等,信徒難以消化,也容易忘記。既是如此,倒不如將其中一面的真理,詳盡深入講解,會眾就更易銘記吸收。
桃核與桃仁
講員研究經文的細節後,就要進一步去發掘經文焦點信息。講章的焦點信息是將所有重要內容維繫在一起,主要概念乃由主體和補語兩部分組成,像桃子的桃核與桃仁一樣。主體指出那段經文「在說甚麼?」而補語是要答覆這個「甚麼」,兩者拼合成了一句完整的句子,成為一個表達整全的意思、傳達出全段經文的中心思想。羅賓遜指出「若果『主體』及『補語』這兩個名詞令你混淆,簡單來說,你當主體為一個問題,補語是在答覆那問題,兩者就組成一個概念。」[10] 於此,順帶一提的是許多講道學者的著作都有略舉一兩個如何找出主要概念的例子,然而,只有羅賓遜在其經典著作的第三次增修版裏,提供了十多條問題習作幫助讀者操練,學習找出一些句子及一段經文的主要概念。[11] 書中提供了問題和答案,可惜中文翻譯版仍未同步增修,[12] 我只有自行翻譯習作問題,加插其他作者列舉的例子,用在課堂上給同學們操練。[13]
講章舉例
有次明道社朱美美姊妹正進行編輯本人一篇釋經講章時,向我指出約翰叁書 1 至 15 節的兩篇講章似乎重複。我告訴她其實並不重複,只是從不同的角度或焦點宣講而已。第一篇是「在真道上同工」( 約叁 1~8):1. 身體靈魂興盛 (1~2)、2. 按照真理而行 (3~4)、3. 在真道上同工 (5~8)。第二篇是「三位信徒的故事」( 約叁 1~15):1. 好作領袖的丟特腓、2. 可信可靠的底米丟、3. 遵行真理的該猶。[14] 另一例子是馬可福音二章 1 至 12 節記載耶穌醫治癱子的故事,這故事在馬太福音( 九1~8) 及路加福音( 五17~26) 都有記載,三本福音書的重點相同,就是「耶穌見他們有信心」( 可二 5;太九 2;路五 20),這應該就是整個故事的主要概念。我用了兩篇講章來宣講,第一篇鼓勵信徒同心合意、互相配搭帶領人來到耶穌面前,用「作個抬擔架的人」為題。內容分兩點:1. 信心使他們滿腔熱誠地衝破萬難;2. 信心使他們滿懷愛心的甘付代價。第二篇講章的重點是提醒信徒作一個熱心、抬擔架的人,題目是「你屬於那一類的群眾?」。內容分三點:1. 批評、找把柄的人 (6-10 節 )、2. 觀望、趁熱鬧的人 (2 節 ),3. 熱心、抬擔架的人 (3-4 節 )。[15] 兩篇信息都環繞在「耶穌見他們有信心」這句話,卻針對信徒不同的需要。
熟能生巧
誠然,找出主要概念並非一門精確的科學,我們永不能聲稱準確無誤地找出了作者確切的主要概念,但我們若跟隨一些基本原則,雖不中,亦不遠矣!柴培爾 (Brian Chapell) 稱發掘信息焦點的工夫為「清晨三點鐘的測試」[16],他的意思是當講道者在半夜被搖醒、被問及早上要講的道是甚麼時,他必需能用一句句子清晰簡短地回答。這樣,他的講章才能簡潔有力及有條理地讓聽眾聽得明白。現今的神學生與傳道人都受到良好的解經技術訓練,坊間釋經資料充足,不愁錯解經文原意,而講章的形式、鋪排和演繹則是單屬於講者個人創作的成品。慕迪聖經學院前院長司徒威博士將寫講章比喻為烘培糕餅,他提到「宣講有兩個階段:技術階段和創意階段。技術階段是解釋聖經的技術工作,就等於烘焙糕餅前要購備所需材料;創意階段是將釋經得出的結果剪裁成為講章的過程。……兩個人可以在雜貨鋪購買同一樣的材料,烘焙相同的美食,結果卻可以不一樣。……宣講就如烘餅,有許多創意和表達自己的空間。」[17]
結語
執筆至此,記起有次跟建道神學院榮休教授鄺炳釗牧師閑談,他提到年青時在哥頓大學偶遇院長 Harold J. Ockenga 博士,[18] 隨口問他怎樣可以成為一位好的講道者。鄺牧師憶述Ockenga 博士隨意的回應說:「盡量抓緊每個講道的機會,多講、多操練。」言下之意,就是工多藝熟,正如俗語有云:「熟能生巧」(Practice makes Perfect)。照樣,我們如何找到每段經文或每幕情節的焦點?除了通曉釋經原理,可能最原始的方法仍是多讀及熟讀經文,比較多種聖經譯本、反覆思想咀嚼,直至經文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為止!
註: [1] 《建道通訊》第 192 期 (2018 年 7 月 ),頁 27-30。 [2] 翻查私人藏書,發現此書由台灣高國書局於民國 70 年 4 月出版,沒有註明譯者,更沒有英文原著書名。 [3] Keith Willhite, "A Bullet versus Buckshot: What Makes the Big Idea Work?" in The Big Idea of Biblical Preaching: Connecting the Bible to People, ed. Keith Willhite & Scott M. Gibson (Grand Rapids: Baker Books, 1998), 20. Quoted from Duane Litn, Public Speaking: A Handbook for Christians, 2nd ed. (Grand Rapids: Baker, 1992), 80. [4] 羅賓遜博士曾在達拉斯 (Dallas) 神學院任教十九年、更擔任丹佛神學院 (Denver) 院長一職 (1979-1990)及後在哥頓康爾 (Gordon-Conwell) 神學院擔任 Harold J. Ockenga 傑出講道學教授 (1991-2012)。羅賓遜桃李滿門,最近其門生及同工根據他的〈傳道者的四個世界〉一文,共同撰寫了一本新書。Scott M. Gibson ed., The Worlds of Preacher: Navigating Biblical, Cultural, and Personal Contexts (Grand Rapids: Baker Academic, 2018)。哥頓康爾神學院為表揚他在講道學上的貢獻,設立了羅賓遜教席 (Haddon W. Robinson Professor of Preaching and Ministry) 及講道中心 (Haddon W. Robinson Center for Preaching)。網址:http://www.gordonconwell.edu/ ockenga/preaching/index.cfm [5] Haddon W. Robinson, Biblical Preaching: The Development and Delivery of Expository Messages, 3rd ed. (Grand Rapids: Baker Academic, 2014), 176. Quoted from Donald R. Sunukjian, "Pattern for Preaching: A Rhetorical Analysis of the Sermons of Paul in Acts 13,17, and 20" (Th.D. dissertation, 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 1972). 38. [6] J. Kent Edwards, Deep Preaching: Creating Sermons That Go Beyond the Superficial (Nashville: B & H Publishing Group, 2009), 74. Quoted from J.H. Jewett, The Preacher, His Life and Work (New York: Doran, 1912), 133. [7] 此外,他亦用車輪為喻;輪緣 (Rim) 為經文最自然的段落,輪輻 (Spoke) 為經文段落的釋經細節,而輪轂 (Hub) 就是焦點信息、經文的主要概念。參 J. Kent Edwards, Deep Preaching, 68-74。 [8] 詩篇第四十二和四十三篇因著詩的結構,可能合成一篇來宣講較為配合詩人的原意。 [9] 原文為:"Let me at least le this disclaimer (not very popular on a campus of a theological seminary): you do not really have to know Hebrew or Greek to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Scriptures. It's amazing how much of the Bible you can learn just by reading it in English. What I think the languages do is like the di-erence between a color photo and a black and white photo. Both the black and white and the color give you the picture, but one gives you a bit more depth, a bit more 'color.' " Haddon W. Robinson, "The Worlds of the Preacher," in ed., Scott M. Gibson, The Worlds of the Preacher: Navigating Biblical, Cultural, and Personal Contexts (Grand Rapids: Baker Academic, 2018), 3. [10] Robinson, Biblical Preaching, 41. [11] Robinson, Biblical Preaching, 47-50, 97-100, 225-27. [12] 羅賓遜著,施尤禮譯:《實用解經講道》( 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1991。) [13] 另一本提供較多問題練習的書,參 Randal E. Pelton, Preaching with Accuracy: Finding Christ-Centered Big Ideas for Biblical Preaching (Grand Rapids: Kergel Publi cations, 2014), 57-92. [14] 成書的大綱次序略有不同。參何啟明:《屬靈歡欣之旅:從約翰書信看信徒的靈命成長》( 香港:明道出版社,2011),頁 267-98。 [15] Marvin A. McMickle 用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 ( 路十 25~36) 講了三篇信息,頗值得參考。講章一:利未與祭司。1. 心靈的律法與字面的律法。2. 種族主義與缺乏憐憫的心。講章二:店主。1. 旅館抑或款待? 2. 教會扮演店主的角色。3. 兩銀錢可作甚麼?講章三:好撒瑪利亞人。1. 撒瑪利亞能出甚麼好的嗎? 2. 猶大與撒瑪利亞的仇恨。3. 一位順應世界潮流的好撒瑪利亞人。Marvin A. McMickle, Living Water for Thirty Souls: Unleashing the Power of Exegetical Preaching (Valley Forge, PA: Judson Press, 2001), 113-25. [16] 柴培爾著,賀宗寧譯:《以基督為中心的講道》( 美國更新傳道會,2011),頁 39。 [17] Joseph M. Stowell, "Who Cares? Luke 15-Interview," in Biblical Sermons, ed. Haddon W. Robinson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89), 174. [18] Harold John Ockenga 為上世紀領導福音派的著名學者牧人,他是波士頓柏街公理會主任牧師、福樂 (Fuller)神學院、哥頓康爾 (Gordon-Conwell) 神學院、福音派聯會及《今日基督教》雜誌 (Christianity Today) 創辦人之一。
原載於《建道通訊》193期,2018年10月,頁13-16。
最新文章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编辑精选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