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7 月 1 日
戰爭與和平——看《米示拿》對比以色列人爭戰亞瑪力人和摩西舉銅蛇/曹腓利
為神而死的人受歌頌為烈士。國家與宗教信奉為某些高尚使命而死的邏輯。這共通之處往往導致民族主義和宗教的結合。換言之,宗教的作用可以補充一個國家所需的犧牲邏輯。回應這樣一種犧牲邏輯,和平主義應當比純粹理想主義更具體充實。…
2016 年 7 月 1 日
滅迦南七族——一個關於舊約聖戰的神學詮釋/高銘謙
本文嘗試為申命記七章1至8節進行神學詮釋,指出這段經文滅迦南七族的吩咐應以「耶和華是一主」的神學確信(申六4∼5)來理解,主張我們應以喻意的解釋來詮釋申命記七章1至8節的吩咐,說明「耶和華是一主」的信仰理應佔據人的心,並藉剷除心中的偶像表明這信仰的不能妥協性。…
2016 年 7 月 1 日
耶利米與約瑟夫——投降與投誠之間的迷思/張雲開
耶利米和約瑟夫都被視為是十分複雜的人物,兩者都在其民族面對強大軍事威脅時作出勸降的言論和出降行動,但後代對耶利米和約瑟夫的行為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2016 年 7 月 1 日
啟示錄中的暴力語言與非暴力抗爭/辛惠蘭
文章指出,啟示錄的目的是要透過顛覆性的喻象和語言,刺激讀者以另類眼光來理解周圍的政治現實,放棄眼前的政治經濟好處,持守忠心見證,堅持最後效忠上主。…
2016 年 6 月 1 日
你聽懂了沒有?/馮耀榮
波阿斯初遇路得這外邦女子,對她說的首句話,就是語重心長的囑咐她要「緊跟著」使女們,與男僕保持一定距離,免受欺負。可惜,路得有意或無意忽略波阿斯對她的擔憂,錯解波阿斯的心意,朝相反方向而行。…
2016 年 3 月 1 日
我的丈夫、我的父親/馮耀榮
利亞渴求丈夫的愛,為雅各生了七個兒女,竭力改寫被恨的處境,盼與丈夫相愛、聯合和同住(二十九32、34,三十20)。利亞不斷稱呼雅各為「我的丈夫」(二十九32、34,三十15、18、20),但雅各只深愛拉結。利亞單方面的苦戀可說是應驗了夏娃犯罪所得的咒詛︰戀慕你丈夫(三16)。…
2015 年 11 月 1 日
釋出火熱的心/高銘謙
耶穌復活之後,兩位門徒在前往以馬忤斯的途中,見到復活的耶穌,但眼睛迷糊,不認識祂。當耶穌問他們談論甚麼事情,他們用了很長的篇幅敘述所見所聞的事(路二十四19-24),非常準確又客觀地先後以第一身及第二身的見證來說明空墳墓的歷史事實......…
2015 年 7 月 1 日
LEVITICUS 26 IN PSALM 79 The Defilement of the Sacred, Nations and Lament/Shirley S. Ho
This article will argue for the strong presence of Leviticus in Psalm 79. A cursory look into a number of respected and classic bible commentaries on Psalm 79, one will…
2015 年 7 月 1 日
美索不達米亞的學術及書寫文化對古巴勒斯坦地區的影響/高銘謙
本文主要探討美索不達米亞的學術及書寫文化在青銅及鐵器時代對巴勒斯坦地區的影響,藉着探討美索不達米亞語言的通用性、受美索不達米亞文化影響的烏加列文化、不同地區文士的流動性、文士訓練形式的相似性,以及巴比倫帝國興起與猶大被擄的處境性,論證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阿卡德文士訓練課程」對巴勒斯坦地有深遠的影響。…
2015 年 7 月 1 日
從兩次到三次一一馬可福音中的矛盾關係/鄺成中
馬可福音一方面透過門徒一些兩二次與三次的經歷,以及配合不同人物的出現,將耶穌與門徒的這種矛盾關係展示出來。本馬可福音中所記述的耶稣是一個受苦的僕人,然而,他的受苦主要不是來自祂極度忙碌的工作,也不是來自宗教領袖給他的許多迫吉,而是來自他所面對的孤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