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的話】人格的塑造/梁家麟
靈性與人格
當我們說神學教育是生命的教育,生命的教育是靈性的培育時,我們也得補充說,靈性培育與人格塑造是分不開的。雖然我們不能說靈性造就便是道德教育,但兩者之間卻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我們若不受靈與魂分割的偏差思想影響,便得看見聖經所說的靈性培育,基本上都是圍繞著人格塑造而說的,例如我們所熟悉的經文: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温柔、節制。(加五22-23a)
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温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没有偏見,沒有假冒。並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種的義果。(雅三17-18)
類似的教導可多著哩,譬如羅馬書十二章9至21節、耶穌基督的登山寶訓(特別是八福)等。我們不會倒果為因地說有道德的人便有靈性,但宣稱有靈性而没有道德表現的,我們可從没見過。耶穌說好樹不會結壞果子,憑果子便認出樹來,人結的果子主要仍是指德行方面的。
與儒家等倫理觀不同的是,我們不認為外在的合模是修德的有效途徑,卻相信生命的更新變化是氣質和行為改變的根本,聖靈使我們成聖,是我們的行為能夠聖潔的先決條件。被動的聖潔帶來主動的聖潔,上帝的作為賦予人的作為的可能性。但無論如何,道德人格的轉變仍是必須的,在成聖路上,絕没有外體污穢而無損內在生命這回事。「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五48)
塑造人格的任務
神學院要訓練屬靈的、具生命力的傳道人,必須專注於神學生的人格塑造。從負面的角度說,傳道人在工場上夭折,死因大都不是由於能力不逮,而是性格和行為出了問題。對此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塑造道德人格是既大且難的任務,没有簡易路徑或標準模式。我們不相信單靠外加規範便能使人成聖,這只會造就出耶穌所指摘的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耶穌最厭惡的是這種人。生命在乎轉變(transformation)而非扮演(performance),没有內在轉化,外在合模是不切實的。表裡不一的人,得與人維持安全距離,遙遠發功,無法活在人群之中;而他所講述的信仰,亦肯定是不真實和不到地的。
靈性與個性是分不開的,有怎樣的性格,便發展出怎樣的靈性。每個人的經歷都不相同,靈命造就的起點亦不一樣,有人較為順坦,有人則相對坎坷。所以談不上一個標準模式。建道有近二百個全時間學生,便得有二百種靈性與道德的培育之道。
當然我們没有二百種培育之道。但感謝主,耶穌基督是最偉大的教師,而內貫的聖靈是神學生最主要的塑造者,我們僅是生命建造工程的配角。所以我們没有二百種方法,上帝卻在所多有。我們無須編訂一套嚴密的打模程式,像工廠澆模般批發出合格的傳道人,卻得建立一個寬鬆、向上開放的訓練模式,容談上帝在神學生身上施展作為。
生命影響生命
首先,我們相信「生命影響生命」這個雋永的原則,認定惟有以身作則的示範,才能策勵人奮發向上。我們和應保羅的說法:同學效法老師,也效法主。而這效法一定不能出於勉強,不用威嚇,而是在一個喜樂而積極的氣氛下進行。其中,我們容忍有偏差的故事發生,這是必須付的代價;因為任何嚴格監控,都會銷毀個人的自由意志,而自由意志是德行的必須條件。我們鼓勵老師與同學建立密切的連繫,並且是在生活裡的互動,而非單純的課堂或活動項目中的交往。我們期望老師給予同學個別的指引,量體裁衣,因時制宜,在處境裡教導。
你們也曉得我們怎樣勸勉你們,安慰你們,囑咐你們各人,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兒女一樣。(帖前二11)
其次,基於「生命影響生命」的相同原則,我們鼓勵同學投入群體生活,在一個緊密至略具壓迫感的環境裡,與同學鐵磨鐵,磨出刃來。宿舍生活、學兄學姊制度、班祈禱會、佈道團,以及各個小組,都是迫使同學流露及正視修改真我的途徑。所有改變都得扎心流淚。道德是在人群中的合宜操守表現,抽離人與處境的恪守原則,很容易便成了律法主義。離開人群,便沒有真實的道德可言。我們要求建道的神學生是能夠在人群裡生活的傅道人。
我在建道這個群體生活了二十多年,我們的同工有深厚與牢固的關係。我禱告:這裡是一個適宜塑造道德人格的場景。
原載於《建道通訊》143期,2006年4月,頁2-3。
作者簡介
梁家麟
榮譽院長
最新文章
教會和新手牧者的期望落差 / 梁國強
2024 年 9 月 1 日
敘神敘人之爭:腓立比信徒的身份塑造與靈性追尋/葉應霖
2024 年 8 月 7 日
在德國歷史文化處境的神學發展—《當代德語神學:從認信教會到正義和平神學倫理》新書對談會
2024 年 6 月 21 日
编辑精选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