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專欄】寬恕之道 / 馮耀榮

被出賣的經驗是不好受的,約瑟在探望兄長時被他們陷害,賣為奴隸,這被親人以惡報善的經驗相信更是令人難受,此將大大加增約瑟在埃及為奴歲月的心靈苦楚。難怪他在成為埃及宰相後與兄長相遇時,情緒激動 (創四十二24),而且未有即時表露身分與他們相認。經過對兄長們多番考驗後,約瑟最後還是寬恕他們的惡行,並且指出神奇妙的安排以安慰他們內疚的心:

「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裏,自憂自恨,這是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創四十五5)

約瑟放下過往與兄長的恩怨,注目神的美意,他以善勝惡的寬宏心胸成為屬神子民的典範。一些聖經學者則對約瑟考驗兄長們的手法有所保留,心為他是玩弄他們,並有存心報復之疑。不過,也有學者認為約瑟表面似乎無情,但動機是要讓他們有悔改的機會。因藉威脅強留約瑟的弟弟便雅憫為奴,約瑟可試驗他們會否重蹈覆轍,會否眼見兄弟淪為奴隸之命運而就手旁觀,像他們從前出賣自己一樣毫無惻隱之心。究竟約瑟對兄長們的考驗是出於恨意,或純是善意地期望他們痛改前非,這並不容易準確判斷,因人的動機是難測的。但毫無疑問,就針對兄長們的過錯而言,約瑟的行動帶來了良好的結果,因他們盡力保護便雅憫,而且不再漠視父親雅各對約瑟與便雅憫特別的關愛 (創四十四19~20),這些都是他們應有的悔改表現。

不過,約瑟的行動迫使兄長們接受父親對便雅憫(間接地是對約瑟自己)的偏愛,按情理而言,這似乎不是解決兄弟之間衝突的最佳途徑。起初是雅各偏愛約瑟激起兄長們的妒忌 (三十七3~4) 而引致後來的衝突,兄長們固然不應斤斤計較,應當體諒父母的不是。但要排解兄弟之間的不和,父母厚此薄彼的偏心是要糾正的。當然,年少時約瑟被雅各偏愛,錯不在他,要作反省的是父親。然而,約瑟卻藉便雅憫對兄長們進行考驗,迫使他們接受雅各的偏心,這樣,衝突的成因不但沒有被化解,反而因約瑟的堅持而加深了。無可否認,約瑟是真誠寬恕兄長的惡行,但他考驗及改造他們的方法是否合適,是讀經者要深思的。

原載於《建道通訊》115期,1999年4月,頁15。

作者簡介

馮耀榮

聖經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