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道學刊35期
2011 年 1 月 1 日
五旬宗靈洗的神學意義初探/葉先秦
二十世紀初引燃的五旬節運動,自始就標榜靈洗為一異於成聖和救恩的經驗,並將其定義為領受事奉的能力。然而不少五旬宗人士在表述靈洗經驗時,仍保留了靈修和成聖的意涵。筆者認為靈洗在五旬節信仰中應該定義為一種與基督徒在世使命有關的先知式加力經驗,與靈性虔修(Spirituality)和成聖應做適當但非絕對斷然的區別。
2011 年 1 月 1 日
自然神學的探討和展望──以路德、加爾文及麥格夫為例/麥劍鋒
在二十一世紀科學的發展,人類從大自然對上帝的創造有更深入的認識。只是在神學與科學上的整合存在鴻溝,而自然神學是可解決這鴻溝。
2011 年 1 月 1 日
從基督教神學角度反思資本主義經濟理論/郭鴻標
2008年金融海嘯後,除了反思金融機構監管問題外,更涉及對資本主義經濟理論本身的思考。本篇文章除了引言與結論外,主要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對史密斯(Adam Smith)資本主義的評論,第二部分「天主教新保守主義」訴諸社會「共同的善」補充資本主義的不足,第三部分「基督教社會主義」訴諸「經濟公義」補充資本主義的不足,第四部分中國處境下的基督教神學反省。
2011 年 1 月 1 日
後形上學的神學言說──雲格爾與巴爾塔撒的神學貢獻/郭鴻標
本文討論兩位德語世界的神學家雲格爾(Eberhard Jüngel)與巴爾塔撒(Hans Urs von Balthasar)的神學,如何產生對尼采及海德格思想挑戰的回應。雲格爾的神學注重詮釋耶穌基督為一種語言事件,是一種在海德格甚至分析哲學以後的一種神學回應。
2011 年 1 月 1 日
上帝的宣教、自決與認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國族想像」/曾慶豹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神學不是一開始就以「獨立」為其訴求的。在那個「反共抗俄」之官方意識形態主導的年代,長老教會在海外與共產黨國家相關的組織有所接觸而被政府給制止,加上中華民國與美國中止外交關係所形成的集體焦慮,一步步的將長老教會的社會行動立場走向「自決」(self-determination),最後,意外地走向以「獨立建國」為目標。
2011 年 1 月 1 日
抗戰時期的學生佈道運動──兼論社會及教會轉變/郭偉聯
抗戰時期的學生佈道運動在基督教圈內已有不少的報道,但資料及內容皆集中在幾個較易找到的人物(如趙君影、于力工及賴恩融)之上。
最新文章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编辑精选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