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中思考道德責任的問題:潘霍華的倫理觀/李文耀

本論文嘗試通過剖析潘霍華的倫理觀,特別是他在參與地下抵抗組織期間著手撰寫的《倫理學》(Ethik) ,從而幫助我們思考幾個問題:在平常與困境中作道德抉擇有沒有分別?基督徒在困境中作道德抉擇的時候,主要的依據是綦麼?道德責任與生命塑造存在怎樣的關係?在德國納粹主義正直向外施展其黑暗勢力的時刻,潘霍華選擇投身在一個充滿倫理爭議的抵抗行動之中,放棄了一個在外國開展自己事業和家庭生活的機會。當他寫作《倫理學》的時候,究竟在想甚麼?當中的討論如何幫助今日的基督徒思考道德責任的問題?通過原典資料的研讀,本文嘗試把潘霍華的倫理觀的幾個重點整理出來,並以「處境性基督形塑的位格主義」(situational Christ-shaping personalism)去概括,指出基督徒在困境中思考道德責任的問題時,需要:( 1) 因應具體處境的情況; ( 2) 與耶穌基督的形狀—致;( 3) 生命具有—個回應他者的位格特質。

原載於廖炳堂、倪步曉主編:《困境與抉擇:「建道研究中心30週年誌慶」跨學科研討會論文集》(2025年1月),頁25-56。

作者簡介

李文耀

神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