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文化研究的神學訓練——專訪曾錫華牧師/ 採寫:周翠珊
![](https://resources.abs.edu/wp-content/uploads/abs218-p12_%E6%9B%BE%E9%8C%AB%E8%8F%AF%E7%89%A7%E5%B8%AB-uai-240x195.jpg)
曾錫華牧師1998年,在宣道會希伯崙堂當部份時間宣教牧師期間,亦加入建道神學院,成為部份時間老師;及後,2001-2006年於華福服侍。在2006年,正式加入建道當全時間的老師,直到今天,已經有18年時間。他表示,神學院宣教需要有三方面的訓練:
跨越文化研究的三大訓練
第一;是佈道、植堂及教會增長。曾牧師表示,這方面的教育是最基本的。要讓教會強大,以及弟兄姐妹有愛佈道的心、會傳福音,則必須要循佈道、領人歸主的訓練開始,由本地、本族、本鄉,完成大使命。
第二個部份,則是跨越文化方面。曾牧師表示,個人佈道、宣教差傳,兩者都是滿足神給我們的大使命,只是形式和範疇不一樣。所謂宣教的意思,就是某些民族或地方,傳福音的時候出現攔阻,例如不同的語言、民族、國家、距離等等……無論是屬於人的或是社會的攔阻,當我們有意去跨越的時候,我們便可以叫它做宣教,也是跨越文化研究部集中研究的部分。
第三部份;則是希望在宣教方面以致對普世教會,作出宣教學的貢獻。曾牧師表示,華人比較實際,會比較容易放眼於眼所能及的地方,但他認為,我們有責任把大使命推出去,去得更遠,因此,他希望華人可以對宣教學更有貢獻。就此,曾牧師表示,跨越文化研究部需要有更多研究水平的宣教培訓,提供這等高等的宣教教育,不單普通的信徒宣教培訓,更有研究水平的宣教培訓。除了現有主修跨越文化的DMin課程,以及DMiss課程以外,他亦希望在將來會有PhD課程。曾牧師又承認,華人有關宣教的神學發展,發展得比較慢,但他有信心,下一代會做得更好。
除了教學以外,還有事工的工作,目前部門設有事工主任,同時亦希望在將來有宣教中心的設立,讓同學對宣教有更全面以及豐富的了解。
『部』和『系』的分別
至於跨越文化研究部在神學院體制上和其他學系的分別,曾牧師表示,『系』和『部』的性質是不一樣的。『系』主要和學術以及教學有關,但跨越文化研究本身是一個實用的科目,不能光談,或坐在圖書館裏面做研究,而是需要出去,和人接觸、和人來往,接觸不同國籍、不同文化的人;學院訓練要落地,讓同學去到工場、去到人群,去了解、去明白、去學習,這需要許多其他事工配合,因此,需要一個『部』去處理。
學術與實踐並重
除了性質不一樣以外,他又表示,跨越文化研究在教授方面也有分別。正常學院的教授是講求學術上的貢獻,但宣教士去到工場,他們要認識當地的文化以及歷史,也要學習當地的語言,一個老師根本不可能對世界各地不同的工場有所認識,因此,跨越文化研究部其中一個要求,就是讓同學去到海外實習,在實際工場裏面學習。
曾錫華牧師並表示,Missio Dei,宣教是神的宣教,宣教不可以太狹窄,世界不是靜止的,也不是受我們控制的,不是我們設計一套東西,讓世界跟我走,世界會變的,我們也需要隨之作出變化,觀察、整合,為人們設計一套合適的方法,帶人信主之餘,亦要幫助信徒在自己的文化中,把信仰表現出來。
最新文章
编辑精选
[電子書]困境與抉擇:「建道研究中心30週年誌慶」跨學科研討會論文集/廖炳堂、倪步曉主編
2025 年 1 月 2 日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