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私」細語——主恩處處、時時 / 劉義章
我來自社會基層。父、母親生長在廣東客家農村,於1940年代末分別來到香港,因同在北角一間茶葉厰工作而相識、結婚。據父親憶述,我們曾以「船屋」為家:在筲箕灣租住用木柱支撐搭蓋的「棚屋」;後來發覺闢作難民營的調景嶺房租便宜,於是一家從港島東遷到隔海的九龍東。那時,我在母親家鄉惠陽農村由外祖父母照顧著。後來由於發生飢荒,外祖父怕我挨餓,決定由外祖母於1959年5月9日領著我(時年6嵗)回到香港定居。我在調景嶺長大並接受基礎教育。能夠上學是因臺灣同胞捐辦調景嶺中學附屬小學暨幼稚園(嶺中),免學費之餘並供應書本。在嶺中我得到多位基督徒老師循循善誘,教曉我學科知識和做人道理。他們啓迪之恩至今不忘。1971 年中學畢業後,得到化學科鄺耀火昆老師的鼓勵報讀東華三院第一中學(黃笏南書院)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預科。在化學科張銳坤老師鼓勵下,我自修中國歷史和歷史兩科,翌年考進中大聯合書院歷史系。大學四年級時得到黃宏發老師鼓勵,以及王德昭老師、吳倫霓霞老師和關信基老師推薦,申請美國加州大學留學獎學金。
1976年秋開始在Santa Barbara加州大學攻讀研究學位。我跟隨一位基督徒教授徐中約老師主修中國近代史,兼修美國外交史、日本近代史和基督教研究。我得到老師們的愛護,其中徐老師待我親如子弟,亦師亦友;畢業後我們一直保持聯係。那時候,我首度萌發從事有關中國基督教史研究的想法。在李文定弟兄引見下,我曾在舊金山徐松石牧師和師母的府上拜訪牧師,聆聽他對我的啓迪;在學術研究和事奉上俱深獲神的忠心牧長勉勵和指引。
回顧過去50多年的生命,上帝賜我無盡厚恩:祂差派天使般的長輩包括老師們一路提攜、愛護和扶持我。例如,在我留學期間,一對美國夫婦接納我爲家庭成員。讓我感到家的溫暖,也讓我體驗到美國社會的精神文明、接觸到美國人的生活文化。每當學校假期,我就回到位於北加州的家,與家人一起生活和上禮拜堂。一次在敬拜上帝時我在做講道筆記,教友還以爲我是神學生。30年後的今天,我可是真的在讀神學了。感謝上帝!
在登上建道山事奉之前,我曾先後服務於四所大專院校,都是恩師們(包括中學國文導師夏卓然老師)引薦之功。2008年9月我從母校中大退休;隨即開始在奉上帝聖名而立的神學院事奉祂,服侍祂的未來僕人和使女,以及教牧和信徒領袖。在學院我主要負責統籌學術研究和中國文化課程:我們以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為平臺,讓同工一起來思考和研究大家感興趣的課題,包括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對話、從不同宗教看戰爭與和平等;同時召開國際學術會議以加強同仁和世界學術同行的交流。我們策劃中華族群和基督教系列、認識中國系列等課程,期盼幫助同學更好地把握未來工場的需要和牧養群體的文化特徵,從而在傳福音上事半功倍。上述課程也供教牧同工和信徒領袖修讀。
建道神學院每位同學的生命是一個一個令人深深感動的見證。他們自知任重道遠,也處處尊師重道。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讓我感覺到社會和人類未來的一線希望的曙光。在關心小組聚會的時刻,令我感受到那種濃濃的「兩代親情」:我與組員們談心、享用長洲美食。相信這些都會成爲同行畢業下山後永久而美麗的回憶。
老師和職員同工們就像一個緊密的團隊,為著共同的目標而克盡己職。我知道他們不為別的,單爲回應從上面而來的召喚,是上帝親自引領每一位來到這座聖山同心合意事奉上帝。我們相處就像一個大家庭。讚美主!
長洲島是地狹人稠香港的世外桃源。我曾對另一半說,等她退休後,我們搬到長洲常住。每一次當我回到學院就不願離開,因爲這裡的天空特別藍,海光山色等大自然吸引著我;而更重要的是建道這座聖山所透發的靈氣。在學院,我也重新發現了自己:包括恩賜和性格兩方面。願我繼續被上帝陶造成爲更合主用的器皿、更好地運用祂所賜我的才幹來服侍大家。祈求聖靈常常提醒我:在這份神聖職分上盡心、盡力、盡性、盡意,不要辜負上帝的恩賜,要作祂的好管家、報答祂在我身上所成就的浩瀚恩典。阿們。
原載於《建道通訊》163期,2011年4月,頁17。
最新文章
「牧範」與「硬淨」! / 梁國強
2024 年 11 月 1 日
【代院長的話】神學教育的生命迴響 / 高銘謙
2024 年 10 月 1 日
【屬靈導引】屬靈導引—一門失落的藝術 / 董智敏
2024 年 10 月 1 日
编辑精选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